張忠謀已經明確翻臉,公開表態支持美對中發動芯片戰,并表示國內芯片制造技術落后台積電5-6年時間。
實際上,國內的芯片制造技術并不落后,上海方面早就宣布國內廠商已經規模量產了14nm工藝的芯片,而N+1工藝的芯片也實現了小規模試產。
全球范圍內,能夠量產14nm工藝的廠商也沒幾家,所以14nm及以下工藝被稱為先進工藝。
關鍵是,國內廠商早就表示已經完成了7nm工藝的研發任務,5nm工藝最艱難的工作也已經展開。
但讓人意外的是,7nm工藝完成研發后,中芯國際就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不再提及7nm等工藝,而是將重點放在28nm等成熟工藝方面。
很多人都納悶,既然都完成了7nm工藝,而DUV光刻機在多種曝光工藝下,也能夠將芯片制程縮小至7nm,為何不盡快量產7nm工藝。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全球范圍內,先進工藝芯片產能已經過剩,台積電也明確表示,今年將會出現4%的訂單下滑,主要集中在先進工藝方面。
其中,台積電3nm芯片訂單不及預期,目前僅有蘋果一家訂單;7nm等產能利用率大幅度下滑,AMD等廠商貢獻訂單減少。
即便是中芯國際等國內廠商掌握了7nm工藝,當下環境也不合時宜,畢竟,台積電產能大、良品率又高。
再加上,美一直都在修改芯片規則,并與日、荷簽訂了三方協議,限制半導體等設備出貨,這也給7nm等工藝增加了不確定性風險。
就以光刻機為例子,用EUV光刻機量產7nm工藝最合適,效率高、成本高,但EUV光刻機遲遲無法到貨,用DUV光刻機量產自然就降低了產品競爭力。
其次,成熟工藝芯片目前仍很緊缺,所以中芯國際等國內廠商將重點放在成熟工藝方面,先后投資超1500億元進行擴產。
一方面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給成熟工藝芯片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中芯國際又抓住了成熟工藝的芯片機遇,通過成熟工藝芯片加速增長;
另一方面是中芯國際成熟工藝等芯片,其良品率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敢于同國際大廠相比較,同時,成熟工藝芯片的風險進一步降低了。
華為徐直軍都明確表示,華為已基本實現 14nm 以上 EDA 工具國產化,今年將全面進行驗證。
最后,全球主流芯片需求還是成熟工藝,國內七成以上芯片都是成熟工藝,尤其是當下,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行業快速發展,導致成熟工藝芯片井噴式增長。
中芯國際加速擴大成熟工藝芯片產能,更適合當下環境。
當然,7nm等更先進的芯片工藝,國內廠商也沒有放棄,而是在默默發展,韜光養晦,畢竟,美想鎖死14nm以下工藝,國內廠商越高調,反而不利于發展。
更何況,美已經限制日荷等向國內出貨先進型號的光刻機等半導體設備。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