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鋰電池之肺遭卡脖?產能世界第一卻靠外國設備,日媒:超車是妄想

過人君 2023/03/18

近幾年,中國新能源電車可謂在全球汽車市場大出風頭,連帶著國內鋰電池巨擘寧德時代一同備受矚目,甚至于其2022年財報一經發布,便秒被各大通訊社瘋狂轉載分析。

據彭博社報道,僅「寧王」一家公司生產的鋰電池全球市場份額便高達37%,而若是再加上比亞迪的產量,全世界超過56%的鋰電池都是made in China。

中國拿到好成績,日本等燃油汽車大國卻坐不住了,發表酸言酸語稱:中國80%以上的鋰電池關鍵器件隔膜,都是靠日、德兩國設備產出。這話似乎意指 「產量再高,還不是要靠外國」,難道又一,難道又一卡脖子技術出現了?

01 10年前就突破技術壁壘,生產設備卻仍依賴日德?

日媒所提到的隔膜,是鋰電池內部隔離電池正負極材料之間的一張絕緣多孔薄膜。它既要作為離子放電的通道,又要起到「保險絲」一樣的兜底保護作用。可以說,小到家電遙控器,大至載人航天, 隔膜就相當于所有「鋰電池之肺」

數據上來看,2022年,全球隔膜出貨量中,中國所產隔膜份額高達80%,相當輝煌。另一方面,經查,制備隔膜的技術,早在2008年便被我國科研人員攻克。按理說, 最重要的技術難關已經突破,為何日媒仍要將其單拎出來做文章?

問題便出在生產設備與原材料上。在我國突破技術壁壘以前,90%全球隔膜產業被壟斷在5家企業手中,日本占去3家。即使在今天,幾乎全球一半的隔膜企業,仍需要向日本制鋼所進口制膜設備, 對方開出300萬一噸薄膜的離譜天價,也只能被迫接受

壟斷還不夠,為了借「鋰電池之肺」吸入更多錢財,日本把相關技術歸為國家機密,美國企業則瘋狂搶注相關專利,想要采購他們的設備與原料總要被迫忍受各種刁難。2019年時,美企Celgard便拿「侵害商業秘密」、「不正當競爭」等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我國兩家企業侵權。 案件最終敗訴,然而在後來一段時間內,這兩家企業不得不尋找其他設備提供商。產業鏈未完全國產化之痛暴露無遺。

這也是日媒如此得意的原因——對這些國家而言,生產需求越龐大,他們財富積累就越快。只要我國的產業鏈短時間內不完善,他們便能夠隨心所欲地從生產設備上將中國拿捏。 甚至,還或將重走芯片「卡脖」的老路。

02 要走芯片被「卡脖」老路?

事實上,中國的反擊早已開始。

首先,中國目前為世界出貨80%隔膜的貢獻不可忽視,需采購日、德設備確是事實,但對他們而言,我國這個大金主同樣不可或缺——日本制鋼所一年最多完成20條產線,其中15條優質產線要優先滿足中國企業需求。其次,我國目前已在探索國產設備的自研,正與德企合作開發新產線。

更不用說,最關鍵的制膜技術已經被我國突破,中國所產隔膜出貨量之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良品率高,獲得世界其他國家認可。而這是自詡產業鏈完整的日本等國,壟斷多年都未曾達到的。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先前東京大學研發出一種尖端逆轉老化的「若返」輔酶,在《Nature》上發表后引發世界熱議,甚至有哈佛醫學院教授稱「其或許有望治愈老衰」,賦予極高評價。部分日企因此嗅到該賽道上的無限生意,搶先壟斷了市場,成果劑品甚至一度遭炒至一克2萬元的黃金價。

部分手段甚至類似,由于當時「若返」制法以日本工業發酵法為主流,日企因此搶注了大量相關專利。這種背景下,我國科研人員另辟蹊徑,以更環保的全酶法實現99%高純度「若返」的高效提取,萬元天價也被砍至百元。

兩年過去,我國所產「若返」類經京東積累海內外超七成訂單,更憑67%的復購率做到51億的賽道規模。如今其百噸量產工廠落成浙江寧波,所產原料甚至被哈佛選中,貢獻于多篇高影響論文。我國中信等券商因此預測,該類補劑五年內有望進入千億藍海。

日本的天價壟斷局面也自然被打破,掙不到錢,只能借媒體不痛不癢地發文稱我國「破壞規矩」。應該說,我國對于這種依賴外國的「拿來主義」行為,向來是清醒的,才不至于落入再被卡脖子的下風。

03 電池強國任重道遠

不久前,寧德時代透露,他們研發成功一款新型磷酸鐵鋰電池,相比老式電池,重量更輕且無需維護,使用壽命更長。據了解,這款電池所使用的隔膜,正由國人團隊所研。

目前,這項技術遭到了老美等國眼紅,一邊想要獲取這項技術,一邊又擔心寧王將成下一個華為。福特員工曾在一次全員演講中被催促「快點行動,中國認為他們會贏,我們不能讓他們贏」,很顯然,中國的快速發展這些老牌工業車企產生了危機感,。

能夠預見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繼續增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鋰電池的需求量會依然巨大。危中存機,相信我國科研人員能夠抓住機遇,解決「鋰電池之肺」隔膜如今的難題。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