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外媒:中國開始算后賬了

白昼之梦 2023/04/28

美國一直以來都占據著全球芯片市場的主導地位,通過掌握的各種芯片技術對中方實施制裁,然而他們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自己的行動所帶來的后果。

如今,正如外媒報道的,中國開始算后賬了!針對此前美方通過核心技術執行斷供、打壓措施的企業進行反制,甚至連配合拜登政府實施限制的外資企業也需要為其行為付出代價。

自從中方被老美視為「眼中釘」之后,美資本主義就為了捍衛自己的優勢,多次對中企實施制裁和打壓,華為、中芯國際、上海微電子、華虹半導體等多個企業都受到嚴重影響。

不僅如此,為了全面展開對中國科技的限制,美方至今已經將超過650個中企列入「實體清單」,針對于相關領域實施「卡脖子」!

面對拜登政府的遏華態度,中國終于忍無可忍展開了一系列的反制戰略部署,全面展開自主研發和自供應的趨勢,逐漸降低對美方乃至其他附庸企業的依賴。

配合上市場寒流的趨勢,美、韓芯片企業因此受到了嚴重打擊,英特爾、英偉達、AMD、高通等一眾美企由于銷量大規模縮減,營收紛紛出現下滑。

在近兩年中,2022年中國對進口芯片砍單超過970顆,2023年第一季度再一次對進口芯片砍單321億顆。

美方一眾企業因此這一系列的情況,市值蒸發超過14萬億人民幣,裁員超過20萬人,營收大規模下滑甚至出現大規模虧損情況。

比如說不久前美光科技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凈收入僅僅只有36.94億美元,同比2022年下滑52.57%,凈虧損高達23.12億美元。

除了美方之外,韓企芯片也出現了連續長達九個月時間的銷量持續下滑趨勢,截止到2023年2月份,同比下滑已經提升到了42.5%。

不久前,三星也同樣公布了2023年的企業營收,凈收入63萬億韓元,同比下滑19%,可運營利潤出現了嚴重下滑,僅僅只有6400億韓元,同比下滑超過95%!

可中方的反制模式還沒有結束,針對美光科技這個美企展開了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即便美光沒有因為在審查中出現問題,但營收必將受到影響。

尤其是在我國出手之后,中企們就開始紛紛放棄與美光科技的合作,要麼走向自主研發,要麼就通過轉換國產存儲芯片供應商。

顯然,美光科技在如今處境下,未來很可能將會失去中國市場,即便賴著不走,占據大陸市場的份額也將持續走低。

其次,中方又對美芯片企業的收購案下手,針對英特爾、邁凌科技向台灣、以色列企業收購進行反壟斷調查,同時放緩政策審批進度,停止兩大美芯片巨頭的擴產計劃。

這對于如今的美芯片補貼法案推動美地區本土制造業發展將造成嚴重影響,加上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被逼急了,放棄芯片補貼申請,拜登政府的計劃泡湯了!

最重要,還得是一開始禁止出口稀土技術的手段,令一眾西方高科技國家面臨無芯片原材料可用的處境,美方召集G7聯盟在全球選擇稀土供應商替代。

即便如此,至今為止美國都尚未得到完美的解決方案,G7聯盟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七上八下依舊解決不了與中方稀土供應脫鉤的后果。

不僅如此,美聯儲還剛好在這個時候加息失敗,硅谷銀行倒閉,致使美地區面臨美債違約和經濟危機,可以說「報應」終于來了!

而中國的反擊行動,不僅僅是為了回應美國的制裁,更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當有人欺負你,你總不能無動于衷吧?

中國不是要與美國對抗,而是要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在合作與壓力中實現自主發展,這也是人之常情。

事實上,中國一直在尋求與美國平等的合作,并且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然而,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針對中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基礎設施上打壓中方。

但美國選擇用一種錯誤、霸道和單方面的方式處理中美之間的問題時,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措施會帶給美國自己的未來更多的困難,也會使得世界更加多元化,對于整個世界都是有益的。

最后,我們希望美國能夠正確看待中美關系,摒棄冷戰思維,將合作置于重要位置,不要將科技戰的結果演變成為「兵戈相向」,這樣子誰都討不到好處!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