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針對芯片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措施,憑借自身對芯片技術的掌握程度,從光刻機設備到EDA軟件都有相應的限制。而且美又打算升級規則,讓美企切斷與華為的聯系。
如果美一意孤行,許多業績暴雷的美企情況會越來越糟,陷入泥潭無法自拔。不過中國「反擊」開始了,公布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目錄,其中有三項限制出口技術值得注意。
半個世紀前,美國就在研究芯片半導體技術,首個微電子處理器是英特爾發明的,硅基材料也是美國人發現的,并掌握核心專利。還有集成電路,晶體管技術也和美有關。
除此之外,美國企業英偉達發明了GPU圖形處理器,成為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帶來了圖形處理數據解決方案,并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等行業中。
縱觀全球芯片市場,頂級的芯片產品都和美企有關,比如英特爾的酷睿,高通的驍龍。
正因為美國在芯片領域有深厚的積累,大大小小的芯片技術遍布全球產業鏈。在傳統芯片制造領域有很大的話語權,影響了各國半導體供應商的合作選擇,調整運營方式。
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許多美企公布了「災難級」的財報,硅谷陷入了大規模裁員熱潮,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工作。都是因芯片規則阻礙企業正常運轉。
反觀中國的「反擊」開始了,公布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亮劍三大「殺招」。
首先 是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的應用范圍非常大,從民用和軍用領域都有不同的技術種類。此次限制/禁止出口的激光雷達主要是民用的自動駕駛技術,是面向智能汽車市場的一項高級技術。
不難發現,目前大部分的汽車廠商都在探索自動駕駛,特斯拉采用的視覺識別技術,用算法來實現數據分析。而激光雷達有超大視距的優勢,正成為自動駕駛的技術趨勢。
被列入限制/禁止出口后,說明汽車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前景廣闊。
其次是光伏硅片制備技術。
看到光伏估計很多人會一頭霧水,全球能搞光伏技術的國家有很多,不就是建一個光伏發電場,用密集的太陽能板實現發電嗎?為何這項和光伏有關的技術會進行限制嗎?
一方面太陽能技術成為了新能源趨勢下最大的能量來源,需求非常龐大。另一方面涉及的光伏技術具體到硅片制備,中國企業的太陽能硅片可以降低90%以上的發電成本。
光伏硅片制備技術是未來能源領域的重要技術,并非大家都搞就能站在同一起跑線的。
其次是空間數據傳輸技術。
通信領域一直是人類的科研重點,已經從地面基站發展到了衛星通信。而空間數據傳輸技術便和衛星數據加密有關,涉及到相應的加密,加密軟件和硬件,以及設計技術。
都知道我國自研的北斗衛星完成了全球獨立組網,正在積極推動大眾消費市場的布局。
而華為推出的Mate50是全球首個支持衛星通信的大眾化智慧型手機,真正驗證了北斗衛星在平價衛星通信的可行性。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實現衛星通話,提高北斗的應用能力。
中國亮劍三大「殺招」,在激光雷達、光伏硅片制備技術、空間數據傳輸技術都設定了限制/禁止出口要求。當然,并非說完全禁止出口,技術不行,但是產品是能銷售的。
換句話說,別人不能獲得我們的技術,但通過這些技術造出來的產品,設備,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貿易合作。當然,賣不賣還需要看實際供應方與需求方的合作狀態。
那麼中國限制/禁止這些技術出口意味著什麼呢?或許意味著我們手中也有可出的底牌。
美這些年不斷修改芯片規則,不顧美企的利益,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就像英特爾、高通、AMD、蘋果都交出了暴雷的業績財報,說明美企在承受規則帶來的許多后果。
如果美不想美企的財報持續惡化下滑,及時回頭才是最好的選擇。否則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客戶市場會加大自研力度,到時候美芯片再想賣出去就沒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