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就迎來了高速發展,以至于不斷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想著「師夷之長以制夷」。
然而時間一長,所有國產廠商都沉醉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為了賺快錢,開始貼牌,山寨,抄襲等。這也導致這麼多年來,中國的科技企業都處于產業鏈的下游,核心技術和設備被西方壟斷。
而作為全球科技霸主的美國,更是憑借著龐大的技術專利和核心技術,在中國市場內收割著財富。
就算來到今天,面對美國的各種不公平手段,華為作為「出頭鳥」站了出來,依靠著多年來的自主研發,終于站在了全球化的舞台上,可以跟三星、蘋果同台競爭。
2020年,華為更是突圍而出,全球手機銷量一舉超過了三星和蘋果,成為了全球銷量第一的手機廠商。同時華為旗下的海思麒麟芯片更是碾壓高通的驍龍芯片。
在通訊領域,華為也干翻了美國思科,在今天的5G時代,華為一馬當先走在了前列,手握眾多必要專利,讓美國都坐立不安!
這也是為何美國後來會對華為進行一系列的打壓。畢竟華為在5G的突破,是1840年之后,中國企業居然能夠硬生生撕開了美國在通信領域的壟斷墻,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
然而,面對美國瘋狂的打壓,華為也是陷入了「寒冬」,手機業務從頂峰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因為美國多次修改「芯片規則」后,台積電無法給華為代工芯片,以至于華為海思成了「無用武之地」。2022年第二季度,華為海思芯片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僅有0.4%,如此卑微的數據讓人心痛不已!
以至于外媒投來了冷嘲熱諷:不是說華為是中國人的「民族之光」嗎,怎麼現在不靈了?甚至有美國網友嘲諷:華為海思千億研發資金打水漂了!
只能說,美帝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能做的只有加強自主研發,堅持自力更生。正如任正非所說的:和平是打出來的,不能對美國抱有任何希望。
所以面對美國多輪的封鎖打壓,華為并沒有妥協,反而是轉身開始全方位布局產業鏈,同時還聯合國內眾多廠商,加快打造一條100%國產貨的供應鏈。
而任正非也在內部喊出了「南泥灣精神」,盡管台積電無法給海思代工芯片,但華為依舊不會放棄海思,反而把海思升級成一級部門。
除此之外,華為在5G領域更是越戰越勇。先后成立了軍團,把自己的5G技術融入到各行各業,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營收,一方面可以加快幫助傳統行業轉型,實現數字化,智能化。
歷經三年的封鎖打壓,今天的華為也度過了至暗時刻。就在日前華為的年終大會上,喊出了: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度過黑暗之后,有品質地活下去就是最好的勝利!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今天的華為雖然被美國斷供后,很多零部件都無法進口,但這也進一步加速了國產零部件的崛起。
近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日本媒體拆開了華為的小型5G基站后發現了驚天大秘密:華為海思并沒有沉淪,反而實現了「超車」。
因為在以往,華為的基站零部件當中,有27%都是出自美國。但今天呢,來自美國的零部件僅有1%。這意味著,華為走上「去美化」道路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實打實在行動。
其實看到這個局面,西方專家早就已經預測到。畢竟當初美國要對中國芯片半導體全方位封鎖的時候,就曾有西方專家告誡:過度封鎖不可取,只會加速中國的自主研發,畢竟以往的盾構機、剎車片、交換機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確實如此,自從華為被美國封鎖后,國內所有廠商都開始明白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都紛紛走上了研發之路。同時國家也開始大力扶持芯片制造領域,中科技也發話要在2025年之前實現芯片自給率達到75%以上。
說白了,美國的封鎖短期來看或許會對中國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傷,但從長遠來看,無疑是推動了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加快走上「去美化」。
同時華為被打壓也告誡了所有中國廠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任何一家廠商想要走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不被絆倒,只有手握核心技術,才能走得更遠,站的更高。
今天的華為雖然在手機業務進入了寒冬,海思麒麟芯片也成為了「絕唱」,但華為依舊沒有放棄研發。正如任正非所說的:要勇攀高峰,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我堅信,只要所有國產廠商群策群力,加大力度投入研發和創新,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打破芯片「卡脖子」難關,未來會有更多的「華為」出現,站在全球化舞台上,高舉國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