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芯國際和台積電都走不同的發展道路。雖然他們都是芯片制造廠商,但是,中芯國際一心專研成熟工藝,持續完善28nm工藝。
而台積電追求的是技術領先,研發7nm和5nm工藝,把重心放在了美國市場。中芯國際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繼續發展成熟工藝,并且選擇布局國內市場。究竟誰的選擇是對的呢?
事實證明,中芯國際1500億「賭」對了!自從芯片等規則被修改之后,全球芯片市場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改變,并不是新工藝才能獲得市場認可,反而是那些成熟工藝有了更大的需求。
國產芯片這些年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減少了進口購買的批量。正是因為國內龐大需求的支持下,為中芯國際貢獻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據悉,中芯國際的年報數據極佳,為此將擴大商業版圖,添加新的投資項目。
這幾年,中芯國際發展的勢頭很猛,除了已有的產業之外,還將在天津建設成熟制程工廠,提供28nm到180nm晶圓代工服務。
這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也是在國內布局的一次重要布局!
據悉,這次天津的工廠主打12英寸晶圓生產線,爭取月產10萬片。天津的工廠建成以后,主要給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領域提供芯片產品需求。
要知道,大部分的訂單都是用于汽車芯片的制作,雖然各大廠商都不斷提升28nm等芯片的產能,但還是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的。
這種情況應該會維持到明年才能有所緩解。因為現在智能聯網汽車正在成為新趨勢,更加需要芯片的支持,這就導致了芯片的需求在不斷的增加。
所以,28nm工藝的芯片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就是中芯國際一直布局28nm的原因。
反觀台積電的布局,它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廠商,掌握著最先進的制造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3nm芯片的量產。但是,前景卻令人堪憂呀。
要知道,美企為台積電提供了大量的代工訂單都是銷往國內的。
如今國內對于芯片的需求量減少,台積電自然就不能一如往常獲得那麼多的訂單了。而且,美國地區不只有一家芯片制造廠商,他們本土企業英特爾也在快速發展。
和自己的親兒子相比,台積電肯定就沒有這麼重要了。美國有好的資源肯定是第一時間支持英特爾的。這點,從美國給的產業補貼中就可以看出來。
美國當初答應台積電赴美建廠的補貼縮減了一半以上,剩下的錢都給了英特爾。由此可見,台積電日后在美的代工訂單很可能會被英特爾瓜分。
這樣一來,當初選擇押寶在美的台積電,可能就要傻眼了。
目前台積電已經公開表示,承認了成熟芯片庫存緊缺,以現在在成熟工藝上的產能完全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中芯國際選擇布局國內市場,擴建工廠的選擇是很明智的。
中芯國際和台積電這兩條發展道路,并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說,目光精準很重要。
針對目前這個情況,台積電開始后悔了,打算重新爭取大陸市場,重啟建廠計劃。看來,台積電終于看起了美國資本家的丑臉。所以說,有時候選擇是很重要的。
台積電會有這種舉措也不為奇,因為國家隊正式發話,將全面加大對集成電路的投入,縮小與先進技術強國的差距,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支持創新性企業的發展。
簡單來說,中國要開始加大對科研的投資力度了,畢竟科技一直都是我們的軟肋。對比,美國之前的操作,又是縮水補貼,又是撤資的。
中國現在新出的政策就很給力,但是台積電想要繼續在大陸市場布局28nm,就情有可原了。
回頭看看,這兩大芯片制造商所做出的布局選擇,不禁令人唏噓。中芯國際選擇了潛力大的國內市場,布局成熟工藝,將國內市場訂單全都納入囊中,收獲頗豐。
然而,台積電卻選擇布局美市場,效果卻沒有理想的那麼好。
至于誰的選擇更加明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吧。這一波,確實是中芯國際就「彎道超車」了。在成熟工藝的市場上,台積電只能望塵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