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攤牌了?不再隱藏「真實身份」,阿里沒被「卡脖」的原因找到了

白昼之梦 2023/03/12

都知道,在過去這幾年,不少中企都被美「卡脖」,尤其在芯片領域。但很奇怪的是,阿里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互聯網大廠,怎麼能夠逃過老美的「魔掌」呢?

近日,一則消息傳來,阿里不再隱藏「真實身份」,徹底攤牌了。根據媒體報道,阿里云的創始人王堅,除了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外,還新增了一重身份,全國政協委員。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滿足哪些條件才能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就能夠知道這個身份的重要性了。毫無疑問,阿里相當于獲得了官方的「撐腰」,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廠,這也是對阿里強悍實力以及清白背景的認可。

話說,從王堅的故事就能找到阿里沒被「卡脖」的原因,三個字總結,有遠見。如果說馬云是阿里巴巴這艘大船的船長,那麼王堅就算得上是領航員。早在2019年時,在整個互聯網行業還在追逐利益時,王堅就洞悉了阿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要換道搞科研的想法。而且一年就要「燒」掉10億元。

別說在十幾年前了,就算放在現在,也沒有幾家企業敢做這件事情。但令人佩服的就是,阿里做了,且一做就是十幾年。對于科技研發這件事情,阿里一點也不吝嗇,即使阿里云遭遇了十幾年虧損,阿里也沒有放棄的打算。

根據數據來看,阿里巴巴在2022財年的科研投入超過了1200億元。都知道,搞科研本就是一場風險系數極高的投資,很可能血本無歸。但如果中國科技想要在國際舞台上取得優勢,擁有主動權,就必須要搞科研。這件事情總要有企業去做,阿里主動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扛起了中國科研的重擔。

毫無疑問,愿意做科研的中國企業,就值得被點贊和支持,而阿里就是其中之一。得益于過去十幾年的技術積累以及技術創新,阿里在芯片、AI以及云計算等領域都收獲了不少科研成果,且幫助阿里在各個領域站穩腳跟。

正因為擁有自研核心技術助力,阿里才能繞開美「卡脖」,打破美企壟斷,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從阿里的經歷,其他中企也應該學習寶貴經驗,加快科技研發,千萬不要貪圖安逸,繼續「拿來主義」,沒前途!還是要學習阿里,重科研,輕工貿。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