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台灣媒體《天下》雜志舉辦了一個「半導體世紀對談:全球芯片競爭與台灣的關鍵實力」論壇。
這個論壇規格還是非常高的,張忠謀、克里斯‧米勒(《芯片戰爭》作者)展開了會談,全球16國的大使與事務官,還有眾多的海內外媒體等等均參與了。
而在這個論壇上,張忠謀吹了一些關于台積電的牛,裝了「一個我50年前辦台積電,只想讓它活下來的,誰知道實力不允許,然后台積電變成了大佬」這樣的逼之后,還提出了兩個觀點。
一、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芯片水平差距,至少有5、6年。
張忠謀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在先進工藝上被限制了,遇到了困難,但事實上台積電在5、6年前就能夠輕松制造出這樣的芯片來,所以台灣與中國大陸技術至少有5、6年的差距。
這個先進工藝應該是指14nm,因為台積電的14nm/16nm工藝是2015年的時候推出的,到現在正好是6年多點的時間。
二、 美國推出半導體等產業政策,是想讓中國大陸芯片發展腳步緩下來,我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甚至說我支持這樣方向。
這一個觀點,估計會讓很多人不爽。因為張忠謀表示,美國之所以推出各種半導體政策,其實為的是讓中國大陸的芯片發展腳步慢下來,但他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甚至說支持,意思是支持美對華政策?
但其實這里有點潛台詞,方向又不一樣,他是支持美國的芯片政策?還是支持美國阻擋中國半導體進步這策略?
理論上來講,他是支持美國的半導體政策,而并不是支持美對華政策,雖然最終還是針對中國半導體,但意義不一樣,美國有了這些半導體政策,台積電就有希望拿到美國的扶持基金,享受稅收減免等,商人重利,所以希望美國有政策,讓台積電多賺錢。
在這個論壇上,不管是張忠謀還是米勒均表示,未來5年、10年,半導體供應鏈會有兩極分化現象,會出現兩個派系。
一個是派系是美系,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利益集團,會形成一個半導體供應體系。而另外一個派系是中國大陸,以中國大陸為首的一個半導體供應鏈。這兩個派系不斷發展,那麼五年后、甚至十年后再來看,應該會看到很大改變。
對于張忠謀的發言,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很明顯,目前台積電是在抱美國大腿了,加入的是美國派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