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自從俄烏沖突發生以后,俄羅斯對中國就開始了不斷示好,一方面是因為通過與中國的能源合作,能夠緩解自身的經濟難題;另一方面,俄羅斯是想要中國的高科技,他們想通過能源來換取中國的核心技術。面對美國的強力制裁,俄羅斯如今面臨的難題有許多,但最嚴重的就是較為落后的科技、工業實力。我們雖十分理解俄方的想法,但是中國的核心技術不會泄露給任何國家。不過好在,俄羅斯終于認清了自己,主動承認中俄合作分歧,不再呼吁合資建廠。
早在幾個月前,俄羅斯一位高官莫爾古洛夫就在一次訪談中談到,中俄兩國都很難獲得西方先進技術,面對這樣的窘境,中俄應該聯手發展科技領域,進行技術交流與知識交流。其次他還指出,中俄合作給雙方都提供了較大的機遇,中國有很多核心技術都位于全球前列,但是他說到最后也沒講到,俄羅斯究竟擁有什麼擅長的領域。很明顯,俄羅斯一直在似有若無的表達著,要與中國分享技術的想法。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俄羅斯這位官員還表達了能源合作這一重要要點,這意味著俄方也明白,相比于中國,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能源以及農林等資源。
要說中俄雙方存在的合作分歧,早在去年就已經產生了,在中俄預備投資的1600億美元當中,俄方堅決指出要大力推動IT產品,以及各種高附加值產品的合作,可我國卻始終認為與俄方共同合作高科技,對于中國而言是一個不公平的合作。要知道,俄羅斯并未繼承蘇聯的高科技技術,在高附加值產業當中俄方一窮二白,中方若同意與俄羅斯合作高科技,就意味著中國不僅要出錢,還要出技術,甚至要面對西方的嚴厲制裁。對此,俄羅斯的首席經濟學家急忙出面表態,稱中俄雙方必須要解決這個分歧,因為中國人對俄方的高科技根本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只有自然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烏沖突之前,俄歐原本還有一份關于液化天然氣的重要項目未完成,在沖突以后,西方向俄發起制裁,也包括了撤資這次項目。結果就是,俄羅斯失去了技術支撐,該項目陷入了永久性停滯,給俄羅斯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壓力,畢竟長時間的維護費用也要一大筆錢。俄羅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也不再堅持要與中方合資建造高科技工廠,而是轉而開始看重中俄能源合作。俄方承認,自己的唯一籌碼就是能源,表示自己在今后的日子中會拿出更多誠意,真正實現與中國的共贏。
這些年來,俄羅斯太注重軍事領域的發展,在與西方的礦產合作當中,將所有技術難題都交給了歐洲來做,自己只需要為對方提供礦產資源就好。結果到了現在,俄羅斯對這些技術根本一竅不通,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所以現在,俄羅斯嘗到了血淋淋的教訓,為了能夠彌補自己的過失,俄方希望能夠與中國加強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