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科技霸凌不得人心!歐洲3300億元打造芯片生態,我國也有新動作

過人君 2023/02/02

其實從美瘋狂印刷美鈔、歐洲缺天然氣、美不顧ASML、三星等海外巨頭營收等多個方面,我們能輕易發現老美任何情況下都將「美國優先」作為基本原則。在芯片行業,芯片是市場化非常明顯的產品,但2019年就開始逐步強化對華為等中企的制裁,這讓華為等中企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不僅如此,為提振本土芯片制造業,老美威逼利誘全球產能最大、工藝最先進的台積電赴美建廠,并且推出了《芯片與科學法案》來建立穩定的芯片供應鏈,實際上這是對「市場自由」、「穩定全球供應鏈」的侮辱。口頭上高呼「自由」、「平等」,行動上卻「獨裁、踐踏他人利益」,這給整個芯片產業帶來了極不穩定的因素。

這兩年我們也看到斷供中企后,美光、高通等美半導體企業每年損失數十億甚至近百億美元的營收,這給美半導體產業造成了重創,不得已老美讓高通、英特爾等美國本土企業拿到了供貨許可,然而,歐、韓、日本等海外企業卻只能「干瞪眼」!

業內人士認為,老美此舉除了抑制中企快速發展的步伐,同時還有限制歐洲供應商開拓中國市場步伐的意圖,從而為美本土芯片企業開辟出一條「綠色通道」。

多國豎起「反抗大旗」向美芯片霸權宣戰

老美的一箭雙雕、沒有盟友只有「韭菜」的做法,讓許多國家豎起了「反抗」的大旗,旨在實現自主、可控、穩定的芯片產業鏈。

比如作為電子產業大國的日本,聯合豐田、軟銀、索尼等8家日本巨頭成立了半導體企業Rapidus,旨在2025年實現2nm工藝芯片的試產,畢竟日本有尼康、佳能兩大光刻機巨頭,還有全球領先的光刻膠、顯影機等半導體相關企業,可見日本不想讓本土芯片產業重蹈覆轍。

而擁有世界領先汽車品牌的歐洲,2022年1月份,歐洲多國就開始炮制自己的《芯片法案》,旨在投入450億歐元扶持本土芯片生產、試點項目、初創企業,加快歐洲芯片產業研發步伐,提升芯片制造能力,并將歐洲芯片產能從10%提升到2030年的20%。

今年1月,歐洲議會工業和能源委員會通過了《歐洲芯片法案》草案及修正案的立法報告,狂砸 450億歐元,約3300億元公共和私有資金用于支持歐盟的芯片產業。不僅如此,其中一條修正案還要求歐盟展開「芯片外交」,與中、日、韓等國展開戰略性合作,確保芯片供應鏈安全。據悉該法案以67:1票的壓倒性優勢通過,這意味著歐洲絕大多數國家想要打破美芯片專利壁壘。

我國也有新動作!

除了歐洲以外,據路透社香港傳出的消息,我國也在制定一項規模高達1439億美元,也就是1萬億元的半導體產業一攬子支持計劃,最早2023年第一季度實施,分配時間為5年。該計劃旨在通過補貼、稅收抵免來支持國內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活動。

從華為到中芯國際,從5G到芯片,面對老美的「科技霸凌」,國人沒有選擇投降,我們也沒「投降」這一選項,只有奉陪到底,畢竟中國人最不怕的就是比耐心!

在傳統半導體領域,我國已經實現了28nm、14nm芯片的量產,上海微電子自主研發的光刻機也有機會實現DUV光刻機的國產化,可以說我國已經具備自主研發前進的雄厚基礎。

而在即將到來的下一代半導體方面,我國光子芯片生產線將于今年在京建成并投入生產,第一條量子芯片生產線也已經公開亮相,「悟空」量子芯片不久后即將面世。

高達萬億規模的扶持計劃,必然會加快國產中高端芯片、下一代芯片自給自足的步伐,老美這波操作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封鎖中國芯片反而給自己培養出了中、日、歐多個競爭對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