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芯片,很多人都會想到光刻機、芯片代工等。但實際上,芯片制造本就是相當復雜的過程,除了制造、代工以及封裝等重要環節,芯片設計也是相當重要的,并且是芯片制造的基礎。
而在芯片設計方面,就繞不開底層架構,在芯片架構領域,幾乎被ARM和英特爾所壟斷了,ARM以及X86架構占據了超95%的市場份額,就連高通、蘋果等美企,也不得不向ARM低頭。
無論在任何領域,只要涉及「壟斷」,就會導致「惹眾怒」的結果,ARM公司也不例外。在過去這些年里,ARM和高通、蘋果等企業也多次因此授權費用的問題發生矛盾,而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去ARM化」的計劃。
近日,ARM公司宣布了一個新的計劃,「野心」徹底暴露了。按照以往,在收取專利費用時,ARM采用的是「一錘子買賣」方式,只要使用了ARM架構,就需要支付授權費用,但由于其收費標準還算公道,盡管ARM公司收取專利授權的公司數量超過1000家,但年專利授權營收也不過10億美元,對比高通,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或許是經營壓力增大,ARM近幾年一直想要上調專利授權費用,但卻遭到了高通、蘋果等客戶的拒絕和反對。一拖再拖,終于不裝了,ARM公司確定,將和高通一樣,采用終端收費的方式,預計會按照每台手機售價的1-2%收取授權費用。
舉個例子,如果一部售價5K的手機采用了ARM架構,那麼每賣出一台,ARM公司就將收取50-100元的授權費用,如果年出貨量高達1億部,那麼ARM針對一家公司所收取的專利授權費用就將達到100億元。
據悉,目前高通、聯發科以及紫光展銳等芯片供應商都收到了新通知,這也就意味著,凡是使用高通驍龍芯片、聯發科天璣芯片的手機廠商,也都將受到影響。
但值得慶幸的是,「去ARM化」并非只是美企的計劃,中企也早已經開始行動了,在華為被制裁后,為了降低對美技術的依賴,ARM架構也被視為「去美化」的重點對象,而為了繞開ARM架構,免費且開源的RISC-V架構則成為了中企的「救命稻草」。
包括華為、阿里巴巴等在內的中企,早已加快了對RISC-V架構的布局,而龍芯中科則已經成功推出了自研的LoongArch架構,降低了對ARM的依賴。在ARM架構之外,中企也有了其他的選擇,打破了「非ARM不可」的封鎖。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英特爾以及蘋果等美芯巨頭,也早就開始行動起來,加快了RISC-V架構的布局,明顯地,「去ARM化」已經成為各國科技企業的共同目標,事實證明,「壟斷」沒有好下場,ARM惹眾怒了。
但話說回來,中企的提前布局,也給了美企一個下馬威,就連外媒也驚嘆道,打壓了個「寂寞」,中企早已做好了準備。這也說明,老美對華為的打壓激起了中企的斗志,且增強了中企的危機意識,對于中國科技未來的發展,利大于弊!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