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我國有很多外資企業,尤其是蘋果,作為中國的第一個外資企業,在國內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蘋果在國內的近十年時間裡,收穫了非常大的成績,也讓中國成為蘋果的第三大市場,不過蘋果去滿足。
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轉好,相應成本的逐漸提高,蘋果相對來說利潤有了很大的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庫克做了新的決定。
庫克將國內的8條生產線全部遷出中國,而作為蘋果的好兄弟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則表示出,中國離不開蘋果,那麼到底誰離不開誰?
隨著蘋果的不斷發展,蘋果在國內的生產線仿佛沒有之前利潤那麼高,而且庫克對于這樣的成績非常不滿。
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庫克將在國內的8條生產線,紛紛遷移到了印度去發展,過後還會將平板以及電腦產品線遷移。
庫克這樣做是非常著急的,他看到了印度相對來說低成本,可以給蘋果帶來更高的收益,所以非常迅速地進行轉移。
而作為蘋果的忠實粉絲富士康,也一樣追隨蘋果的腳步,將自己的生產線轉移到了印度去發展。
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甚至直接發聲,中國離不開蘋果,蘋果離開中國後,會對國內市場帶來非常大的混亂
。
我們承認蘋果在國內的生產線,雇傭的都是國內的勞動者,這些人在蘋果基本上佔據的崗位超過500萬個。
郭台銘所認為的,蘋果離開中國,會對中國帶來的影響,無非最大的就是人員問題,因為會有很多人失業。
但是郭台銘忘記了一點,這些年國內很多手機生產廠商都在不斷興起,即便是這些人離開了蘋果,還可以找其他企業去工作。
根據蘋果方面的資料顯示,蘋果最大的銷售市場是美國市場,第二市場是歐洲市場,第三市場就是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每年給蘋果會帶來很大的一部分利潤,而且這部分利潤現在已經成為蘋果的救命稻草。
2019年開始的大規模新冠疫情,讓很多企業都面臨著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關門躲避疫情的到來。
蘋果也是一樣的,尤其是在疫情倡狂的時候,很多實體店都紛紛關門,美國的蘋果實體店當然也是關門謝客。
隨著疫情的日常化,很多實體店仍然不能開門,所造成的就是美國本土市場不能給蘋果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蘋果只能依靠歐洲和中國市場,而歐洲在疫情防控方面也是非常差的,沒辦法蘋果轉而依靠中國市場。
畢竟中國在疫情管控方面是有著非常大的成效的,有條不紊的相關行業放開,讓蘋果依靠第三市場在存活。
蘋果在進入印度市場後,覺得印度市場的相對成本會比國內低很多,這樣的情況下會帶來蘋果利潤不斷提高。
但是沒想到剛剛進入印度市場,就面臨了原材料問題,蘋果的很多原材料都是在國內生產的,需要運輸到印度。
從國內運輸原材料到印度,相關成本就在不斷提升,本來在國內可以很簡單得到的材料,中途還增加了運輸成本。
運輸成本之外,蘋果還增加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在最初計算的時候,印度人工成本比國內要低很多。
這也是庫克決定要將工廠轉移到印度的最大原因,人工成本的下降才能讓企業能夠有更高的利潤水準。
但是沒想到的是,在進入印度後,印度工人曾經出現了大罷工的情況,因為印度工人是不加班的。
一旦提出加班,所有工人就開始採用罷工的形式來解決,無奈的情況下蘋果只能多招聘員工,來完成正常的生產任務。
仿佛計算下來在印度的人工成本,比在中國的人工成本還要多,這讓庫克一度覺得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
印度是個發展中國家,很多資源發展的還不是特別到位,尤其是電力方面,更是發展比較滯後。
蘋果進入印度工廠後,一度出現了大面積停電的情況,像這樣的生產型企業,在停電後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無奈之下庫克只能在投入新的生產力,為解決用電問題而投入更多的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庫克感覺自己真的慌神了。
來到印度建廠,本以為可以比中國節約很多的成本,但是沒想到成本價格越來越多,一度超過國內水準。
而這個時候蘋果已經把生產線都轉移到印度市場,印度一樣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威脅,大范圍停工停產。
很多工人因為感染了新冠疫情,不能到工廠去工作,工廠出現了停產的情況,這對于蘋果來說是致命打擊。
本就生產力比較低的印度市場,讓蘋果更加雪上加霜,于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庫克決定將生產線轉回國內。
此時國內對于疫情的控制是非常可觀的,庫克決定重新回到國內去發展,也許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在庫克決定回到國內發展的同時,郭台銘的富士康當然也遇到了如同蘋果一樣的問題,郭台銘也決定讓富士康回到中國市場。
但是當蘋果和富士康回到國內市場後才發現,郭台銘本以為中國離不開蘋果,但是沒想到蘋果離開後,國內市場非常有序地發展著。
蘋果的離開,國內手機廠家也在不斷興起,尤其是華為這個品牌,更是成為了在全球與蘋果能夠抗爭的品牌。
還有小米、OPPO等國產品牌,也在不斷的提高著自己的質量,國人們也都紛紛認可這些品牌的存在。
而作為富士康來說,本以為在自己離開中國後,國內市場會出現大面積癱瘓,但是沒想到比亞迪接替了富士康在國內的市場。
郭台銘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明明自己預測的是中國離不開蘋果,現在反而是蘋果和富士康離不開中國
。
可以說在蘋果和富士康剛剛離開中國市場的時候,確實讓國內市場的用工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很多人面對下崗的情況。
但是這樣的情況不會一直存在,在國產手機品牌不斷興起的時間裡,這些工廠對于生產力也是有很大需求的。
所以這些從蘋果離開的生產商,紛紛到了國產手機工廠去工作,這中間只有短暫的過渡期而已。
而且這些生產力進入到國產手機工廠,可以直接上手,不需要任何的培訓,很多廠商都是非常喜歡的。
而離開富士康的那些工人,在離開富士康後,直接到比亞迪去工作,此時的比亞迪已經佔據了國內大部分市場。
回國後的蘋果和富士康看到國內這樣的情況,紛紛感到十分的後悔,後悔自己當時的狂妄自大。
現在雖然國內市場對于蘋果還是有一定需求的,而且在這部分需求的情況下,蘋果還是可以回到國內發展。
不過蘋果如果再想恢復到十年前的水準,可能不復存在,畢竟現在國人們紛紛的開始支援國產品牌。
如果美國的相關禁令沒有推出的話,可能蘋果在國內的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此時的蘋果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這個阻礙就是國人們的支持,很多曾經支持蘋果的人,都紛紛開始轉而支援國產品牌華為,讓蘋果也失去了萬般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