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庫克鐵了心要走,郭台銘徹底「翻臉」,外媒:全是騙局

白昼之梦 2023/04/22

自從華為跌落神壇之后,蘋果作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的高端品牌,幾乎全面占據了華為的份額,在中國市場占據的比例從8%逐漸提升到了21.7%。

可如今蘋果在中國市場全面占據優勢的時候,卻開始了撤出中國制造業的舉動,將不少訂單交給印度,庫克鐵了心要走?

這的舉措令全球都感到疑惑,也存在著大量爭議,明明已經在中國市場擁有可觀的份額,可為什麼這個時候選擇撤離至印度、越南、泰國等地區?這背后隱藏著三大原因。

其一,印度勞動力的使用成本廉價,在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中,GDP總值從全球前十名開外,不僅迅速沖進前十的行列,還牢牢占據第二的位置。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群眾的消費能力、物價以及薪資待遇的要求也逐漸提升,比如說富士康如今的員工薪資普遍處于4000-6000元。

甚至趕上法定節假日、加班等情況下,月薪甚至能夠高達上萬元,也許對于國人來說,這個水平算是正常現象,但對于蘋果而言,無疑加重了智能手機的生產成本。

反觀印度由于經濟水平低下,員工對于薪資的欲望沒有那麼強烈,按照外媒的報道數據中顯示,印度員工的薪資僅僅只有140美元,等于人民幣900元左右。

相比于中國員工的工資來說,勞動力成本差距尤為明顯,高達數倍不止,這對于蘋果品牌展開性價比的部署,或者是獲取更高的利潤來說,選擇印度制造業都有著可觀的優勢。

其二,印度屬于是未開發的市場,如今該地區已經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超過14億的人口紅利中,依舊有著大量群眾使用著功能機、按鍵機的情況。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印度在2019年第四季度有超過16億部手機,其中65%是功能手機,35% 是智能手機。

也就是說,在印度目前還有大約10.4億人在使用功能手機,雖然該數字逐年下降,但是功能手機在印度市場的份額仍然很大。

而在印度建造生產線不僅能夠獲得該地區的青睞,還能幫助印度有效推動經濟發展,促使印度人民增長消費能力,造成的胡蝶效應就是能夠增長群眾購買智能手機的能力。

近十億人口可以轉化為使用智能手機,即便轉化率無法保證,但對于蘋果手機的吸引力依舊是毋庸置疑的。

反觀中國市場,雖說2022年占據了21.7%的份額,可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完全普及,加上國內手機廠商的競爭激烈,近些年的出貨數量一直在下滑。

對于蘋果而言,選擇哪個市場根本不需要思考,畢竟兩者的利益差距顯著,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夠做出對于企業發展最正確的選擇。

其三,中美關系瀕臨「白熱化」階段,此前華為跌落神壇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國為了維護美企們的利益,而蘋果正是最大受益者。

加上如今占據全球市場的份額逐漸擴大,中國制造業的重要性逐漸顯現,甚至有著一種不可替代的趨勢,正所謂「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多元化生產線部署就成了最重要的部分。

如今蘋果宣布了一個消息,將下一代iPhone 15系列的基礎款全面交由印度生產,同時在與泰國洽談MacBook的組裝業務。

很明顯,庫克鐵了心要走,不過重點在于此前庫克才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并與我國商務達成深度合作,如今就推進生產線撤離中國的計劃,外媒評論稱:全是騙局!

而隨著蘋果建立新的部署之后,郭台銘也徹底「翻臉」,停工國內部分生產線,還宣布將在2024年之前關閉國內超過20條生產線,裁員34萬人。

并且將價值3000億人民幣的生產線遷移印度,這將會造成國內富士康數十萬人口下崗失業,給地方GDP帶來嚴重影響。

歸根結底,蘋果生產線撤離中國對中國的經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中方應該始終堅持自主發展的戰略方針,穩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充分利用發展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提高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為經濟高品質發展開辟新的空間,實現制造業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歷史跨越,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把握主動權,建設更加強大的經濟實力。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