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海關的數據,2022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進口集成電路5384億件,同比2021 年下降 15%,也就是減少了970億個芯片的進口,每天相當于減少了2.66億顆芯片采購。
別小看了這970億顆芯片進口量,對美國芯片企業,甚至對全球芯片企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眾多的芯片企業業績暴雷,產生了巨額度的虧損,紛紛裁員應對。
比如英特爾,2022年4季度營業收入為140.4億美元,同比下降31.6%;凈利潤由盈轉虧為-6.64億美元,錄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單季度虧損。
比如SK海力士,第四季度由盈轉虧,營業虧損為1.70萬億韓元。再比如三星四季度芯片業務的營業利潤為2700億韓元,同比下滑96.9%。
還有AMD、Nvidia、高通、格芯、德州儀器、應用材料、泛林等等,這些企業業績都非常不理想,2022年下半年就開始暴跌,4季度跌得更慘。
業績變差了,甚至從之前的巨額利潤變成了虧損了,該怎麼辦?當然是裁員,減產,降本增效。
于是我們看到英特爾裁員了,2023年才剛過1個月,就裁了幾百人。美光表示要裁員10%左右,近5000人;高通也裁掉了幾百人;格芯裁員了6%左右,近1000人;半導體設備巨頭泛林集團也裁員約1300人,應用材料也要裁員。
還有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博通、微軟、亞馬遜等等均表示接下來或要裁員,連蘋果近日都表示,不排除裁員的可能性……
可以說,整個芯片產業,甚至與芯片相關的半導體設備廠商,應用廠商,因為中國減少了這970億顆芯片的進口,都日子不好過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雖然美國、韓國的一些芯片巨頭,紛紛裁員減產,業績不好看。中國芯片企業卻表現不錯,比如中芯,比如華虹,營收、利潤均增長。
不僅如此,眾多的中國芯片企業不僅不裁員,不減產,反而逆勢加碼,擴大產能,加大投入,完全不受下周期的影響。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家看到的情況正如張忠謀所言:「全球化已近死亡」,在國際形勢復雜加劇的情況下,中國芯片自主可控成為必選項,而有了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必須能夠醞釀出巨大的生機,大家都不想錯過這場「國產芯片盛宴」。
2023年,這種分化可能會繼續加劇,那就是中國會繼續減少芯片進口量,然后國產化比例會越來越高。
而美國芯片巨頭,以及韓國、日本的一些芯片巨頭的銷量還會持續下滑,畢竟只要中國減少進口,它們就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所以可以預計的是,接下來這些全球巨頭,可能會使出各種「陽謀」、「陰謀」,逼著中國企業多買芯片,因為一旦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需求減少,這些芯片企業不可能有好日子過。
2023年全球芯片產業的形勢一定會十分的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