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以一己之力將全球芯片市場搞崩,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最牢固的模型就是鐵三角,芯片市場本來也是一個穩固的鐵三角模式。
最好的設計商在硅谷,最好的制造商在台灣與韓國,而最大的消費市場在中國。而美國,為了阻止中國的發展,穩固自己的壟斷地位,偏偏就要打破這個鐵三角。
為此,美國頒布了芯片規則。ASML的高端光刻機無法正常出貨,台積電不能給華為代工,科磊,泛林等美企不能隨意出口14nm芯片制造設備。
這些都是老美的第一步,美國想壟斷科技產品的高端,永久稱霸世界。美國還鼓吹其他國家,成立芯片聯盟,一起打壓中國芯片發展。但他們的野心和目的是不會得逞的!
但美國萬萬想不到,這一系列的舉動導致的后果是全球芯片迎來萬億「雪崩」。
首先是美國自身,大量的美企遭遇了財報危機,十分密集的交出暴雷財報。比如英特爾2022年營收631億美元,同比2021年的790億美元下滑了20%。凈利潤80.14億美元,同比下滑60%。
這僅僅只是開始,預計2023年英特爾的業績會持續低迷。
在這種情況下,誰也別想跑。另外一大芯片巨頭高通的情況也不樂觀,第一財季營收為94.63億美元,同比下滑12%,凈利潤22.35億美元,同比下滑34%。
而美國排名前十大半導體公司,在整個2022年期間市值蒸發超萬億美元以上。而且最近各種電子消費產品的購買需求不斷下降,導致芯片供應商們一致出現了高庫存問題。
根據韓國最近發布的數據看,韓國今年一月的庫存大漲,滯銷的情況很嚴重,已經創下了27年以來最大的增幅。
由此可見,芯片庫存增高,意味著芯片的出貨量降低了,引發的將會是芯片的價格暴跌。
但對于這些情況,美國卻視若無睹。還在不斷的瓦解芯片市場的穩定性,硬是要求在世界各地的芯片廠商撤回美國,想把芯片這條產業鏈從頭到尾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
這就進一步的導致了芯片市場的低迷現象的延續。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這和芯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有關。芯片是全球科技集成的產品,需要集合全球各地的資源,才能做好一個產業鏈,這并不是某一個國家自己就能完成的。
這就意味著芯片如果想要積極的發展,就需要從全球產業鏈獲得支持。并不是單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美國這種自以為是的行為,只會讓芯片行業毀于一旦。
美國的現在的做法和芯片全球化背道而馳。芯片全球化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如果現有的布局已經被阻斷了,那就只能重新布局芯片行業了。
歐日韓已經開始打造全新的芯片行業格局,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和芯片規則帶來的影響。
其實,美國會這麼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一種將被中國超越的危機感,讓美國徹底打斷了幾十年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全球產業鏈和經貿體系。
這就導致生產方賣不掉產品,需求方買不到東西,全球自由貿易就這麼被扼殺了。
這已經嚴重阻礙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步伐,再就是人類有限的資源,被大量的做重復性無效投資,由其國家間的基本互信沒有了,全球的商業秩序不在了。
這樣做的會導致的后果全球經濟體系重新組合了。美國打破了貿易平衡,本可以快快樂樂賺錢,結果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要知道,全球化是大勢所趨,美國所作所為只是一個插曲,終會被歷史所淹沒。美國的制裁和攪局只會讓我們加快對芯片的研發,加速追趕的速度,縮短了追趕的時間。
看著美國的所作所為,中國再也不會白白的把市場讓給美國企業。
老美是卡不住中國,看看中國空間站,老美一開始就限制中國,現在我們的航天事業發展的很順利,并不遜色于美國。
所以,芯片產業也一樣。目前的限制只會讓中國加快搞研發的速度,盡快打破芯片限制。
美國今天制裁這個,明天制裁那個,最終會發現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正在把自己最具優勢的芯片領域一步步推向深淵邊緣,高額營收沒有了,芯片賣不出去。
估計,拜登自己也沒有想到發布芯片新規,會帶來這麼嚴重的后果。果然應了那句話,胡蝶扇一扇翅膀,平靜的海面變會驚濤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