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從美芯片法案一落地之后,赴美建廠似乎成為了很多企業的「首選」,台積電、三星、LG等都通通在內。而就在近日,也有中企趕上了這個潮流,但因為赴美建廠這件事倒是引起了頗多的質疑,畢竟中企赴美建廠所可能造成的局面很值得擔憂。
這家企業就是寧德時代,前不久有傳聞寧德時代要赴美建廠了,後來官方也做出了正式的回應確實有這個打算。不過這一次的赴美建廠和很多企業不太相同。 據官方的信息顯示,寧德時代是接受了福特的邀請才去美地區建立工廠的,但是寧德時代不需要出資,是福特聯手了這家企業預計投資超200億設立一個電池工廠。其中寧德時代提供籌建和運營服務,并且就電池的專利技術進行授權,而福特擁有的就是公司的股權了。
說簡單點,就是寧德時代帶著核心的電池技術赴美,用技術來換取和福特最直接的「綁定」。這從市場利益上來說,寧德時代并不虧,畢竟他們最直接可以獲得福特的訂單,有利于進一步打開在美的市場。 誠如業內人士所言,如果電池產品不在美地區進行生產和組裝的話,或許很難將產品賣到美國去。而且從投資上來說,寧德時代并沒有直接上的財務投資,這就給寧德時代降低了投資的風險,最重要的是后續的支出,畢竟在張忠謀的口中美地區建立工廠多數的成本都很高。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寧德時代用技術赴美也不算虧。
但關鍵就在于技術的本質定義。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韓企在和美企合作的時候,出現過被要求共享技術的事情,雖說后面不知道雙方怎麼解決的這個事情,但是有案例擺在前面,我們就不得不擔憂沒有實際控股的寧德時代,會不會守得住自己的技術。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技術守住了,那麼我們也不得不擔憂台積電的事件或將再現。
之前,台積電宣布赴美建廠之后就被要求了產能要先滿足美市場上的企業。并且在之后,想要獲得補貼的話就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如其中一點未來10年內不能在大陸市場上進行先進產能的投資和擴產。從后續台積電建廠計劃并未更改的情況下來說,台積電同意了。那麼,我們不得不猜測, 寧德時代赴美建廠之后,是否會被要求該工廠生產出的產品只能優先供給于美市場?更有甚者,被牽連到芯片補貼中寧德時代是否會落到遵守補貼要求的局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台積電的事件或將重現不是沒有道理的事情。
不過個人還是傾向于寧德時代赴美建廠,一來打開美市場這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尤其是像寧德時代這般有潛力的企業海外發展是重要的一環。二來,很多電池企業都跑去了美地區和美企合資建立專門的生產線,如果寧德時代不這樣做相當于將市場拱手讓給對手,而現在又有福特親自邀請,并且還不需要直接的財務投資,那也真的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