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賺大了,這完全是台積電襯托出來的。
台積電是全球芯片制造技術最先進的廠商,最先量產7nm、5nm等制程的芯片,憑借先進芯片工藝,台積電毛利率超過50%。
所以台積電仍將先進工藝作為優先發展對象,但到3nm芯片方面,台積電就遇到了問題。
據悉,台積電已經正式量產了3nm芯片,并表示3nm工藝的良品率與5nm工藝初期相當,結果3nm芯片量產后,一個奇怪的現象就出現了。
台積電先進工藝投產后,產能往往是供不應求,7nm、5nm都是如此,結果到了3nm工藝,首批產能利用率竟然不足預期。
不僅如此,台積電表示目前僅有蘋果一家3nm芯片訂單,英特爾、高通等廠商都推遲了3nm芯片訂單。
關鍵是,台積電量產3nm芯片后,反而多次擴大成熟工藝的芯片產能。
例如,台積電宣布在日本投資建廠,預計投資70億美元建設22/28nm芯片生產線;台積電重啟南京工廠擴建工作,主要擴大28nm等芯片產能;
另外,台積電還計劃在日本建設第二座晶圓工廠,仍以成熟工藝為主;台積電已經計劃在德國建廠,也是以成熟工藝為主,目前正在協商補貼事宜。
也就是說,台積電量產3nm芯片后,卻將成熟工藝芯片擴產作為重要工作,這意味著中芯國際賺大了。
首先,中芯國際是最先擴大成熟工藝芯片產能的廠商,先后四次投資擴產,1500億元建設四座晶圓工廠,預計新增產能超70萬片。
目前,成熟工藝芯片仍很緊缺,中芯國際最先擴產、擴產產能又是最大、良品率又敢于同國際大廠相比較。
雖然台積電等廠商也在擴大成熟工藝的芯片產能,但投產時間基本上都落后于中芯國際,在芯片緊缺的情況下,誰先量產誰就能夠占領先機。
這或許是張忠謀突然翻臉,支持美對中發動芯片戰的原因之一,畢竟,台積電憑借手機紅利快速崛起,而中芯國際抓住了新能源汽車這個機遇,自然也能夠快速崛起。
其次,台積電多次擴大成熟工藝的芯片產能,預計新建擴建工廠4座,這意味著中芯國際擴大成熟工藝芯片產能的做法是正確的。
其實,台積電魏哲家早就表態,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給成熟工藝芯片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這個機遇比智慧型手機帶來的機遇還大。
更何況,物聯網、5G基站等眾多設備,都是采用成熟工藝的芯片產能。
最后,張忠謀已經正式翻臉,公開支持美對中發動芯片戰,這必然會導致台積電失去部分國內廠商的芯片訂單,大約有75億美元。
由于國內芯片多數都是28nm等成熟工藝,這意味著更多國內芯片訂單會流向中芯國際。
一方面是因為中芯國際產能大、良品率高,另一方面是中芯國際28nm等工藝的風險進一步降低,華為也將在今年聯合國內廠商對國產14nm以上工藝進行全面驗證。
中芯國際已經規模量產了14nm工藝,N+1工藝的芯片也實現了小規模試產。所以才說3nm芯片量產后,台積電出現了奇怪現象,中芯國際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