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20年時,中國晶圓產能達到了16%,超過了美國的12%。
于是美國坐不住了,各種打壓來襲,不僅如此,還搞了527億美元的芯片補貼,吸引全球的芯片廠,到美國來建廠。
同時還對拿美國補貼的芯片廠,做了很多限制,特別是不準其在中國大陸進行擴產,借此而打擊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
正如張忠謀所言,美國之所以推出各種半導體政策,其實為的是讓中國大陸的芯片發展腳步慢下來。
不過,這些打壓真的會有用麼?短時間來看,確實有影響,特別是先進工藝的發展還是會受到限制的。從從長期來看,可能會起反作用,那就是激勵中國芯片產業加速崛起。
近日,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就出具了一份2026年全球300mm晶圓產能的預測數據。
SEMI表示,到2026年時,全球的300 毫米晶圓廠的產能提高到每月 960 萬片晶圓 (wpm) 的歷史新高。
而中國大陸,在2026年時,其300mm晶圓的產能將提高至25%,達到240萬片每月的產能,排名全球第一。
而韓國會從2022 年的 25%下滑至 2026 年的 23%,排名的則會從第一名,降至第二名。而台灣則會從2022年的22%略微下降至21%,有望保持第三名。
而日本,則會從13%降至12%,排名第四,而北美有望提升至9%的份額,排名第五名。另外歐洲及中東的份額預計會為7%,東南亞預計為4%。
因此,可以看出,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政府的支持、企業的投入和技術的創新都是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而美國的打壓并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促進了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讓中國大陸成為了全球晶圓代工的領頭羊,你說這個結果,會不會讓美國很是郁悶?
當然,要注意的是,SEMI也表示,中國大陸雖然12吋晶圓產能到2026年時排名全球第一,但主要以成熟工藝為主,所以往先進工藝發展,先進工藝突破,是我們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