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報的警示下,越來越多的中企,開啟了「多元化布局」計劃,以華為來說,大家熟知的華為,手機業務和5G通訊設備業務是「王牌」,但實際上,華為在智能汽車、電視、芯片等等領域也有所建樹。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海外業務發展也相當不錯,尤其歐洲市場。為了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華為花了數十年的時間,且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針對歐洲市場,業界也達成了共識,三個關鍵點,需要長期投入、費用昂貴、起效慢。
近日,據媒體爆料,又一中企沖擊歐洲市場宣告失敗,應了網友那一句,不是誰都能成為「華為」。這次「翻車」的就是另一國內手機巨頭OPPO,據悉,OPPO收縮了英德的業務,其手機業務已經全面撤退了。
另外,OPPO的電視業務也遭遇了重創,作為最晚進入電視圈的手機廠商,OPPO在技術實力上以及調校能力上,甚至定價上,都是處于劣勢的。這也導致OPPO電視業務的表現遠低于預期,所以業界也傳出,OPPO疑似裁撤了電視部門的消息。不得不說,OPPO這下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壞消息一個接一個,處境并不太樂觀。
關于OPPO敗退歐洲市場的問題,很多網友是存在疑慮的,為何華為可以,OPPO卻不可以呢?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財力不夠雄厚,華為之所以能夠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也是通過20多年的深耕。論財力,華為肯定比OPPO更強,且能夠堅持投資20多年,但OPPO可能扛不住。
其二,核心技術不夠硬,OPPO進入歐洲市場后,就被諾基亞潑了一盆冰水,遭到了專利起訴。除了英德外,諾基亞在芬男、瑞士以及荷蘭等國也對OPPO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這也給OPPO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制造了很大的阻礙,說到底,還是自身核心技術不夠硬,才會被「卡脖」。
在華為被制裁后,比爾蓋茨就曾經說過,中企很可能會被逼急了,導致國內手機廠商中出現更多的「華為」,但OPPO的敗退,也引發了外媒的嘲笑,高估了中企。
客觀來說,OPPO的敗退也可以給中企敲響警鐘,要想獨立自主,還是要堅持科技研發,堅持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加大科研投入,手握的核心技術越多,底氣就越足!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