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方再次宣布決定,把我們28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繼華為、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之后,美方不斷擴容實體清單,據統計目前清單上已經有639家我國實體。
美方的目的就是要限制我們半導體、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高科技發展,然而結果卻只能事與愿違。就在實體清單剛宣布后不久,近日中國芯就有兩大進展!
龍芯繼續穩步推進
這次加入的實體清單企業中,就有我國CPU設計企業龍芯中科。龍芯中科自主研發了國產CPU龍芯,這個意義重大。之前就傳出俄羅斯想購買,我國已禁止對外出口。
因為龍芯是真自主、純國產CPU,連底層架構都是自主研發的。要知道,之前我們都是使用美企英特爾、AMD兩家的CPU,甚至連重要部門也使用,安全性無法保證。
之前的「棱鏡門」事件就已說明,美方為了竊取其他國家機密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
更別說,我們很多在用的美企系統搭配美企CPU了,根本沒有安全可言。因此,研發國產CPU,打造自主生態系統至關重要,龍芯就承擔起這個責任,開始不斷攻堅。
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突圍架構困局。之前,芯片設計都是采用國外兩種主流架構,即英特爾的X86和起源于英國的ARM架構。使用人家的架構,終究會受到限制。
為此,龍芯自主研發了底層芯片架構LoongArch,所以才說龍芯是真自主、純國產。
龍芯經過20多年努力,芯片水平不斷提高,已經推出3個系列芯片,能夠實現國產替代,滿足關鍵部門使用。雖然跟英特爾、AMD還有差距,但技術已達到主流水平。
對于制裁是否影響,龍芯中科表示一直堅持提高自主可控,基于自主工藝可以基本滿足自主CPU生產要求,工控應用需求28nm夠用,信息化應用需求14nm也夠用。
好消息是,新一代龍芯處理器3A6000上半年會流片回來,預計明年將大批量出貨。
阿里推進芯片生態
在芯片架構上,龍芯走出了自己的路,徹底解決了國外架構卡脖子問題。不過,龍芯的架構主要側重于桌面處理器使用,對標的是全球兩大主流架構之一英特爾X86。
另一種主流架構ARM,在移動芯片市場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華為、蘋果、高通、聯發科等設計的手機處理器都在使用,并且ARM還在向桌面、伺服器端擴展。
英特爾X86架構+微軟Windows系統,ARM架構+谷歌安卓系統,基本實現了壟斷。
對標ARM,在我國院士倪光南的倡導下,阿里、中科院、華為等開始極力推進RISC-V架構。這其中,阿里的平頭哥算是排頭兵,近日舉辦了首屆玄鐵RISC-V生態大會。
平頭哥作為RISC-V架構芯片的主要推動者,已經推出了三大系列RISC-V芯片,還完成 了與安卓、統信等多種操作系統與RISC-V的適配工作,能夠滿足多領域需求。
目前,全球RISC-V芯片出貨100億顆,其中一半來自中國,可見我們實現了主導。
可能有人會擔心,RISC-V不同樣是國外的架構嗎?雖然RISC-V是國外研發的,但它是開源的,為保持RISC-V的中立性,甚至RISC-V國際基金會都直接搬到了瑞士。
更為重要的是,RISC-V國際基金會的19個高級會員中,中國會員占到12個,分別為阿里、華為、中興、中科院、紫光展銳等,可以說我國企業在引領RISC-V發展。
如今,英特爾、高通、谷歌等都開始重視RISC-V,未來將和X86、ARM三足鼎立。
以上兩種芯片的進步,都是在西方圍堵之下不斷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今,雖然美方的芯片限制不斷加碼,會給我們造成不少困難,但無法阻擋我們前進。
可喜的是,我們的企業更加注重自主可控,這是我們徹底解決卡脖子的根本。對于美方剛剛宣布擴容實體清單,中國芯就有兩大進展,外媒直接表示:簡直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