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台積電之所以愿意赴美,有很大的原因是沖著老美承諾的520億美元補貼。但這部分的補貼并不是針對台積電一家,而是所有愿意支持美本土芯片制造業的芯片企業,這個范圍就太廣了。就算平均分配,台積電能拿到手的補貼也有限,且什麼時候拿到,能不能拿到都是個未知數。
據台積電透露,為了在美建立新工廠,該項目預計的投資額就達到了400億美元,毫無疑問,這筆買賣在是穩賠不賺的,不知道台積電是怎麼想的,明眼人都知道,老美的目的并不單純,台積電隨時可能「人財兩空」。
果不其然,美國不裝了!近日,老美正式官宣,要求獲得了520億美元補貼的企業,必須要分享超額利潤,并且還需要對「如何提供可負擔得起的兒童保育服務」問題做出解釋。這是什麼意思?用網友的話來說,老美連基本的「巧取」都沒有了,直接「豪奪」。拿走的每一分錢都要原封不動的還回來?
名義上,老美這520億美元的補貼是給芯片制造企業的扶持。但實際上,這個補貼需要申請、審批等復雜的過程,周期相當長。而如今520億美元補貼能不能拿到還是個問題,利潤還要被搶,這就有點霸道了。
當然,為了不引起美芯片企業的不滿,老美還給出了限定條件,只有在企業的項目利潤遠超預計回報時,才需要向上分享,且向上分享的利潤也不會超過其接受補貼的75%。簡單算一筆賬, 比如A公司的項目預計回報是100億美元,而其實際的回報達到了200億美元,而在老美手中獲得了100億美元的補貼,這個超預期的利潤就需要和老美共享,最高可以拿走75億美元。這才是真正的補貼了個「寂寞」吧?
很顯然,老美的補貼并不是那麼好拿的,台積電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人民日報曾經說過,不要再對美抱有任何的幻想,不要期望老美會「從善」,在過去幾十年里,老美最擅長的就是利用霸權對其他國家的企業進行打壓,而這一次,竟連本土企業也不放過,確實讓人有點意外。但這也再次證明了,人民日報說的沒錯。
「拿來主義」已經不適用于這個時代了,「造不如買」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中國科技企業如果想要擺脫美束縛,不再被西方國家「卡脖」或封鎖,就只能硬著頭皮堅定的走科研這條路,沒有別的選擇。爭取有一天,我們能夠做到手中有「糧」,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不可否認,過去這幾年,中國科技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但這是最壞的時刻,也是最好的時刻。至少老美的「封鎖」也給國內科技企業敲響了警鐘,喚醒了中企的骨氣和斗志。 在人民日報的呼吁下,越來越多的中企放棄「貿工技」的道路,轉而選擇了「技工貿」的道路。樂觀一點來看,老美的打壓似乎在幫中企糾錯,希望中企能夠徹底醒悟,盡早步入正軌!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