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華為縮影還在繼續?美企宣布停止「國產架構」,圍剿局面或將再現

過人君 2023/02/07

「科學家沒有國界」這句口號,是美半導體能吸引到不少高端人才的因素之一。所以在人才的優勢下,美半導體在芯片行業中站到了一個較高的位置,一邊有美資本扶持,一邊又有美技術背書,在全球半導體不斷發展的現在,不少的企業都沾到了這一份光,比如高通、英特爾、ARM等等。只是,在5G時代來臨之后,全球半導體局面就發生了變化,由華為牽頭的5G必要專利最多的情況下,華為被美半導體大動干戈地進行了斷供,就連ARM的指令集也不例外。

眾人都知道,華為被限制就是一個縮影,果不其然在華為深受限制之后,中芯、中興、海康威視等等多個企業都或多或少的陷入到了陰影當中。不過我們也并沒有坐以待斃,提升國產零部件的占比率, 提升國產芯的自給率,包括在指令集架構上我們都助力讓RISC-V被定性為了「國產架構」等等都成為了半導體內出擊的手段,可似乎華為的縮影還在繼續,這段時間的限制就不多說了,就連近期芯片架構上的變動,都或將再次造成圍剿的局面出現。

早前,英特爾宣布自己在2022年Q4業績上的虧損情況。而在業績連續虧損的情況下,英特爾開始了大裁員的行動。此后 ,在芯片架構上還將自己前期預計投入28億元的RISC-V架構的芯片研發進行了停止。這個決定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首先英特爾一開始就很支持RISC-V架構,還對此斥資了28億元來建立專門的研究實驗室。外界人士猜測,英特爾這是為了破局ARM的壟斷,畢竟X86架構的局面并不好,要是掌握到了RISC-V架構,英特爾的市場地位將與日俱增。 但如此好的一個關鍵突破點,英特爾竟然說放棄就放棄了,不得不讓人擔憂英特爾背后的打算。

其次,英特爾宣布停止的決定很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要知道,在美企當中也就是英特爾和高通比較青睞于RISC-V架構,并且高通還要早于英特爾研究, 曾在2019年就應用到了驍龍865當中,至今以RISC-V架構的核心出貨量已經達到了6.5億部。顯然,比起英特爾來說似乎高通更加重視這個架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通可能不會跟著英特爾的步伐。但關鍵問題就出現在,對于高通如此重視的行為,業界人士認為這是在給ARM示威。

想必大家都還記得前段時間高通和ARM之間的矛盾,甚至高通還直接發出「警告」——ARM將斷供所有芯片公司的CPU授權。可見雙方進入到了一個水火不容的階段, 可是高通一直都很希望引入NUVIA的核心來提高自己的優勢,和蘋果M系列處理器以及聯發科進行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高通真的會舍棄ARM嗎?還是借著支持RISC-V架構來迫使ARM提供授權?總的來說個人認為業界人士的猜測并不是沒有道理。

當然,無論是英特爾還是高通就算是退出RISC-V架構的研發,對于整體架構的發展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情,基于基本屬于中企陣營的局面來說本質上也不會有影響。不過,在這個局面下,ARM是否會聯合美芯巨頭們來聯合「圍剿」RISC-V架構就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了。 老實說,雖然現在RISC-V架構的生態還不夠完善,但給予ARM的壓力并不小,而一旦中國在發展芯片架構上持續深入RISC-V,ARM壟斷的局面遲早打破。因此,個人認為圍剿的局面或將再現。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