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芯」短板被揭穿后,西方國家就對中企實施了多輪制裁,利用其芯片技術壁壘,對中企頻繁「卡脖」。通過修改芯片規則,擴大芯片封鎖范圍,以及斷供等方式,對中國科技企業百般「霸凌」,絲毫不留余地。
但值得慶幸的是,中企還是有骨氣的。被美打壓后,中企并沒有妥協或放棄,反而激發了更強的斗志,一點也不夸張,國家、科研機構、高校以及科技企業,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舉國之力,只為攻克芯片技術難題。
尤其在光刻機被「卡脖」后,中國科技企業也開始專注解決「如何繞開光刻機」的難題,加快了量子芯片、光子芯片等前沿技術的研發。近日,中國科研「國家隊」立功了,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傳來了好消息,國內量子芯片高真空存儲箱實現了0突破,首個自研產品發布,目前已經投入使用。
都知道,量子芯片被稱為下一個芯片界的「扛把子」,微軟也曾經強勢表態,要成為量子芯片界的引領者。很顯然,盡管量子芯片還處于實驗室階段,但每一項科研成果的發布,都可能推動量子芯片技術的發展,也能在量子芯片領域拔得頭籌,搶占先機。
關于量子芯片高真空存儲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設備是干什麼用的,但科研人員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稱之為「量子芯片冰箱」,既然是冰箱,溫度就很低。為了要實現對量子芯片中的量子比特的精準控制,其制作和儲存的環境要求相當高。由于量子芯片的超導材料極其敏感,所以外部環境必須足夠低溫,足夠干凈,有空氣、水以及雜質都不可以。
甚至說,當環境中有很微弱的電磁波、噪音等,都可能會擾亂信號,對量子芯片的制作造成影響。所以量子芯片高真空存儲箱對量子芯片的存儲和制造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而中國自研的這個「量子芯片冰箱」一共有三個獨立的保存腔體,且每一個腔體都配備了智能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控腔體的真空度等信息,從而確保芯片在保存的過程中,能夠安全且穩定。
和傳統的硅基芯片相比,如果硅基芯片是腳踏車的話,那麼量子芯片就是火箭,工藝更復雜,但性能更強悍,且徹底打破了摩爾定律的限制。美國科學家還把量子芯片稱之為「量子霸權」。可想而知,只要在量子芯片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就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且確保在芯片領域不會被霸權「卡脖」,甚至可以擁有「霸凌」其他企業的籌碼。
所以說,即使量子芯片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并且距離技術落地還有很長的時間,但中國科技產業也不該掉以輕心,正因為大家都沒有攻克量子芯片技術的難題,中國科技才能有機會去拼一拼。一旦實現了技術領先,或許可以徹底解決芯片「卡脖」的危機,從此「翻身農奴把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