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設定諸多規則,不讓ASML自由出貨EUV光刻機,不允許英偉達隨意銷售A100高端GPU芯片,還有台積電也不能為華為代工芯片產品。
這些行動證明了美國對高端芯片始終保持密切關注,不過美國失算了,在需求更大的成熟芯片領域,中芯國際進行「換道」反擊,現在阻止已經晚了。
2022年期間,芯片行業遭遇罕見的芯片需求下滑,原本波及全球上百個行業的芯片荒結束了,呈現出來的是芯片價格暴跌,台積電,三星等巨頭被砍單,產能利用率持續降低。
這些情況都說明,以前供不應求的芯片產品變得不再熱銷。當然,這并非絕對,并不是所有的芯片領域都出現產能過剩,只有智慧型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領域沒有旺盛需求。
台積電被砍單的芯片大多是7nm和5nm制程,中低端的28nm成熟芯片需求不降反增。
要知道,28nm制程是十多年前的工藝了,台積電最早在2012年實現量產,其余的三星、聯華電子、中芯國際等巨頭們也在過去十年里相繼突破28nm,進入穩定量產階段,并不斷提高良品率至業界水準。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7nm為代表的高端芯片成為主流,台積電2019年量產的5nm迎來又一個高端制程時代。
截至目前,台積電與三星都實現了3nm量產,未來還會朝著2nm制程發起挑戰。再看28nm,作為一個已量產十年的工藝,似乎不再成為產業的焦點。
當台積電,三星都在大力布局高端芯片的時候,中芯國際選擇了擴產28nm。
雖然中芯國際最高可實現14nm芯片量產,但卻沒有選擇掌握最先進的工藝擴產,而是把投資目標放在了28nm芯片上。
大家都知道高端芯片的重要性,越高端的芯片發揮的性能就越強,在人工智能,消費電子以及數據中心等算力需求較強的領域,基本都是采用高端芯片作為處理器。
因為高端芯片成為了科技產業的破冰方向,也是重要籌碼,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阻礙高端EUV光刻機以及高端芯片出貨的原因。
不過美國失算了,高端芯片正面臨需求下滑,而需求更大的28nm芯片方面,中芯國際正在進行「換道」反擊。
中芯國際目前有四座在建的28nm芯片工廠,分別位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這四座工廠投資額超過了1700億人民幣,一旦全部工廠滿載,那麼每月可實現34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一年也就是408萬片。
假設每片12英寸晶圓能切割出500塊芯片,每月的芯片產能就是1.7億,一年為20.4億。
當然,這只是理論數據,實際產能會受到良率,不可抗力等多方面的影響,數據僅供參考。總之中芯國際有望在未來提升每年超20億顆芯片的產能,產能越多,可承接的訂單也就越大。
中芯國際布局28nm的時候,7nm,5nm芯片風頭正盛,台積電靠這兩大工藝賺取了一半的營收份額,訂單可謂是絡繹不絕。
所以很多人不解,為什麼中芯國際要往回布局28nm,再不濟也能通過14nm獲得更先進的訂單。其實中芯國際深耕國內市場,非常清楚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國,客戶有怎樣的發展需要相信中芯國際有自己的判斷。
台積電把目光放在美國企業身上,為蘋果、高通、英偉達代工高端芯片,自然而然忽略了28nm芯片的需求。
于是乎台積電吃了不小的虧,智慧型手機賣不動,連帶著美企引發連鎖反應,向台積電砍單。
此時的台積電意識到問題所在,開始重啟南京28nm工廠擴產計劃,試圖把南京工廠每月4萬片的產能提高到10萬片。還有在台灣總部,台積電正在高雄修建28nm工廠,預計2024年量產。
可不論台積電如何補救,都已經失去了擴產28nm的先手機會。
美國現在阻止已經晚了,因為中芯國際的28nm工廠相繼進入試產,投產狀態,有的雖然還在土建,但中芯國際與ASML簽訂了光刻機采購協議,到時候所需的設備順利到付,工廠也能順利建成。
中芯國際在28nm「換道」反擊,沒有盲目跟風,堅持走自己的發展路線,無疑是最正確,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