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風向開始變了!蘋果印度受挫想吃「回頭草」,中國迎來「大回流」

過人君 2023/03/05

要論「慧眼識珠」,許多人佩服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自從抱到蘋果的「大腿」,富士康連續十余年躋身世界500強行列,不僅為我國GDP創造了不小貢獻,更為我國帶來了數十萬的工作崗位。正是如此,郭台銘曾在一檔節目時志得意滿放出來了「給大陸賞飯吃」的話!值得注意的是,曾經認為是給大陸賞飯吃,如今蘋果這些企業可能在想「救救我,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蘋果南下之路

眾所周知,這幾年蘋果一直想把部分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一方面,印度人口眾多,人力成本較低,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手機市場,這是尋求更高利潤和營收的捷徑。另一方面,印度是繼我國之后的又一大手機市場,而且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用上了智慧型手機,巨大的市場普及空間,讓蘋果垂涎三尺。

而印度為提振本土制造業,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以吸引蘋果這些海外巨頭,尤其去年富士康大流行事件,直接成了蘋果加速南下的「催化劑」!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制造真的可行嗎?蘋果產能真能轉移走嗎?蘋果想要全面開啟「印度制造」,可能還操之過急!尤其是近期傳出來的兩條消息,或許讓蘋果認識到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首先,為蘋果制造電子設備外殼的印度塔塔集團,生產線上生產的手機殼,每兩個只有一個能達標,也就是說手機殼生產線良品率只有50%,據蘋果內部相關人士表示,該生產線正在制定提高工人熟練度的計劃,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其次,為蘋果提供數據線的供應商FoxLink,這是台灣正崴精密的子公司,其印度一座工廠突然發生火災,將近一半的機器損壞,損失超1200萬美元。幸運的是無人傷亡,不幸的是,蘋果數據線印度產能嚴重受損。

蘋果想吃回頭草

正是因為蘋果印度擴產受挫,外加上iPhone15的到來,蘋果開始在國內積極擴招、擴產,避免被印度受挫的供應鏈耽誤訂單。此外,富士康斥資1.97億元在鄭州綜合保稅區租賃了一塊土地,用來建造蘋果的智能倉庫,這也意味著蘋果必然會提升iPhone等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產能。

之所以蘋果這些供應商加大國內產能,無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蘋果與國內產業鏈可以用「相互造就「來形容,中國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全球最發達的基建設施,為蘋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從而能造出最好的手機。而蘋果在培養中國供應鏈的同時,這些供應鏈企業也孵化出了更多的國產手機品牌,國內手機供應鏈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其他國家想要復制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其次,疫情陰霾已經散去,各行各業開始復蘇,許多行業出現了報復性消費的情況,尤其是在手機市場,2022年市場雖然低迷,但2023年對于許多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拐點。良禽擇木而棲,狡猾的庫克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其次,提升利潤的方式并不一定要從廉價的勞動力開始,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出貨效率,比如交通運輸、電力供應、治安保障、消防安全、通訊基礎設施等等。作為「基建狂魔」的我們,毫不夸張地說,這方面我國無出其右。況且我國工廠的工人90%是高中、大專以上畢業,理解能力、執行能力等是印度工廠員工難以媲美的。

而且報道稱,蘋果CEO庫克將在3月份赴華參加我國三月底的發展高層論壇會,除了蘋果之外,還有輝瑞CEO,德國​企業等。這也意味著我國正在迎來「大回流」​!

必須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路

關于蘋果的南下計劃,國內曾經不少人高呼「別讓蘋果、富士康跑了」!雖然目前來看蘋果的大部分產能很難從中國搬走,但面對老美施加的壓力,蘋果一定是奔著這些方向去的,對于我們而言,與其一味地嘲諷那些印度人不愿意加班,工作效率低,基礎設施、治安環境不如國內,倒不如考慮如何才能做到產業升級。

早在2018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我國就表示想摘掉「世界工廠」的舊帽子,從而轉向高品質發展,推動中國從「最大的世界工廠」變成最大的「世界市場」。守著幾個工廠不放本身就是短視,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讓國內更多的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

長久來看,印度制造業不會原地打轉,「中國品牌」也最終應該取代「中國制造」!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