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美國依靠擁有的技術標準體系賺取了豐厚的利潤,然而如今這條道路正面臨中國的挑戰,甚至將因此終結,這恰恰是美國造成的,它沒有想到中國芯片越打壓越發展。
一、中國芯片架構破局
在移動芯片市場,中國芯片力推的RISC-V架構已逐漸打破ARM的壟斷,RISC-V芯片出貨量突破100億顆,實現百億芯片出貨量比ARM當年早了5年時間,可見RISC-V架構的發展超出了預期。
如今RISC-V架構已在國內物聯網芯片市場取得優勢,中國的物聯網用戶達到14億,幾乎已與手機用戶相當,由此形成了與ARM、X86三足鼎立之勢,徹底打破了美國掌控的ARM、X86壟斷芯片架構的局面。
在物聯網芯片市場打開局面之后,中國芯片如今推動RISC-V、自研的loongarch進入PC、伺服器芯片市場,這更是可能終結ARM和X86的優勢,形成中國獨特的芯片架構體系,芯片架構是芯片最核心的技術,美國在芯片架構的壟斷局面被破,對美國芯片影響深遠。
二、中國軟件破解美國壟斷
長期以來美國的Windows、甲骨文等軟件企業壟斷著軟件市場,然而如今它們同樣面臨中國軟件的挑戰。中國已在伺服器系統領域取得優勢,國產的伺服器操作系統有阿里飛天、華為歐拉等,它們合計占有的市場份額已近八成,而Windows占有的市場份額即將跌破兩成。
阿里、華為等的數據庫也已廣泛占領國內市場,這直接導致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的敗落,無奈之下甲骨文如今已退出中國市場,想當年甲骨文曾放話中國工程師做不來數據庫,可曾想到如今卻被中國企業擊敗而灰溜溜溜走。
在PC市場則有中興新支點、統信UOS等國產PC操作系統,目前Windows仍然在中國PC市場占據優勢,但是隨著國產操作系統生態的完善,國產PC操作系統已開始獲得部分用戶認可,在全球市場Windows占有的市場份額也在今年2月創下歷史新低紀錄。
智慧型手機市場則有鴻蒙系統,據稱鴻蒙系統在國內市場的用戶數已突破3億,形成了與安卓和iOS系統三足鼎立之勢。鴻蒙系統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破局之后,開始進入家電、物聯網市場,形成多屏融合的獨特優勢,在多屏融合方面已走在安卓前面。
三、中國軟硬件形成合力終結美國標準
隨著中國在芯片、軟件方面突破,如今軟硬件逐漸形成合力,這將成為完整的軟硬件生態,而軟硬件生態本來是美國科技行業的重要壁壘,全球諸多芯片、操作系統一直難以打破美國壟斷的原因就在于生態問題,而中國成為首個建立完整軟硬件生態的國家。
消息傳聞指最快國內將有5000萬台PC采用國產芯片和國產操作系統,拋棄美國的wintel體系;國內的物聯網市場則舍棄了安卓系統,智慧型手機市場以鴻蒙系統挑戰安卓系統,美國的壟斷霸權由此被打破。
美國曾依靠壟斷市場的優勢讓美國科技企業賺得盆滿缽滿,wintel在PC市場賺取了豐厚的利潤,而全球前三大PC企業的利潤卻只有個位數;谷歌依靠安卓系統每年賺取數百億美元;高通依靠3G專利優勢建立高通稅。然而隨著中國打破它們的壟斷,Intel如今已陷入虧損,高通被迫降低了專利費,甲骨文在最新的財季凈利潤下滑18%,可見中國打破壟斷給它們帶來的沖擊。
正是眼見著中國科技的諸多突破,美國終于認識到了中國科技的厲害,試圖通過阻止中國芯片的發展,進而確保美國科技霸權,繼續坐享厚利,然而從中國芯片這幾年的發展可以看出,美國的圖謀已無法得逞,中國芯片的發展無可阻擋,美國的芯片技術體系被打破已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