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攤牌了?ASML公司上演「變臉」絕活,工程師表態:中國也造得出來

過人君 2022/12/19

在華為被美三番四次的打壓后,半導體產業就成為國內科技企業關注的焦點,芯片短板徹底暴露,這也讓中企陷入了被動局面。都知道,傳統硅芯片的制造,對于設備的依賴度很高。要生產先進制程芯片,就必須要有EUV光刻機,然而受限于美禁令,中芯國際采購的EUV光刻機也無法順利交付。

為了表明態度,不「得罪」老美,ASML公司高管曾高調喊話中企,就算公布圖紙,你們也造不出來EUV光刻機。時至今日,讓然沒想到的是,ASML公司上演「變臉」絕活,態度出現了180°大轉變。

近日,在ASML公司高管拒絕老美限制DUV光刻機供應的要求,官宣會繼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且強調ASML公司是歐洲企業不受美控制后,其工程師也感嘆,中國也能造的出光刻機,只不過需要更多的時間。

在短短2年多時間里,ASML公司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從最初的「公開圖紙也造不出」到現在的「中國也能造得出來」,這麼大變化的背后,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事實上,芯片短板的暴露,對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來說,有利也有弊,甚至可以說,利大于弊。如果沒有老美的「揭短」行為,可能中國科技企業還沒有意識到芯片的重要性,依然繼續采用外購的方式。很顯然,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外購的方式是有風險的,而老美則捅破了這層「玻璃紙」,徹底將風險暴露,給了中企不得不自主研發的理由。

被針對的華為,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雖然華為腹背受敵,處境很艱難,但華為沒有絲毫的讓步和妥協,反而加大了科研投入,并且多元化發展。在自研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對國內半導體供應鏈的投資,且提早布局6G、光子芯片、超導量子芯片等領域。

截止到目前,我國半導體領域新增的企業已經超過了10000家。且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還確定了2025年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要知道,2019年的時候,我國的芯片自給率還不足5%。但經過老美的「鞭策」,短短2年時間,2021年我國的芯片自給率就達到了16.5%,不出意外的話,2025年實現「70%自給率」的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芯片自給率穩步提升,中國科技企業也在尋求繞開EUV光刻機的方法,在加快100%國產光刻機自研的基礎上,中國芯片產業也開始加快了從「電」到「光」芯片的變革。

區別于傳統電子芯片,光子芯片具有速度快、功耗低的優勢,其計算速度以及傳輸速度比傳統電子芯片要高出1000倍,但功耗卻是傳統電子芯片的1/90000。更重要的是,光子芯片的制造并不依賴于光刻機。目前,中科鑫通已經官宣,國內首條「多材料、多尺寸」的光子芯片生產線預計在2023年就能在北京建成。

正因為中國芯片產業發展迅速,讓ASML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才會有了態度的轉變。但話說回來,外企態度的轉變對中企的發展方向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咱們還是要按照自己的節奏踏實向前,手中有「糧」,才不怕被「卡脖」。對此,你怎麼看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