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出貨華為的后果還是出現了。
希捷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對華為出貨了700多萬顆硬盤遭遇到了老美的清算。據悉,希捷換來了3億美元的罰款以及五年的暫停令,要求希捷在未來5年內停止對華為出貨。顯然,老美這一招是打算「殺雞儆猴」,畢竟有不少的美企對于是否朝大陸廠商以及華為等出貨一事情上蠢蠢欲動。
只是讓老美沒有料到的卻是出現了收拾之后的反效果。
按照道理來說,在希捷強制出貨并且遭遇了罰款的背景下,其余的美企想要在限制的情況下出貨應該更加「遵守規定」,不然的話很容易遭到老美的收拾,導致平白資金上的損失已經數年監管期。
可是,在這個時候, 泛林集團卻認為:他們在過去過分解讀了美國半導體對大陸市場上的禁令,導致他們無端損失了數億美元的市場。還不僅是如此,泛林集團進一步表示,在2023年要將原認為禁售的產品進行全數出貨到大陸市場。
很顯然,在過去因為錯誤的解讀禁令而導致損失的市場讓泛林集團不是那麼滿意。最關鍵的是,在這個情況下,希捷已經出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遭遇到了罰款。
換句話說,泛林集團完全有理由認為,從過去損失市場的角度而言,他們還不如在禁令下出貨。畢竟希捷只遭遇了3億美元的罰款,且還是分期支付,而希捷出貨的產品價值卻高達了11億美元。這種情況下,希捷如今的被收拾,給到了美企另外一種清奇的出貨角度,誠如泛林所言:要全數開始出貨。
當然了,希捷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讓泛林集團真的愿意重新出貨的原因還有很多種。
其一,受美規定的影響泛林集團等多個設備廠商的增長率在不斷降低。
據公開的信息顯示,多個受限的半導體設備廠商出現了增長率下降的情況,如ASML、泛林集團等,而去年中國半導體市場上四大半導體設備廠商的平均增長率高達62.6%。而增長率沒有上去, 就意味著他們在大陸市場上承受著不能出貨的損失,與此同時還存在國產設備商替代速度加快。
長期以往下去,國產替代化的大趨勢一定,眾多美企大概就沒有再進入的機會了。因此,泛林集團才逮著出貨禁令存在的缺口,抓緊時間想要提升大陸市場占比。
其二,半導體設備廠商并不只有美企獨占,像是泛林集團手中的產品,日本、荷蘭的設備廠商也都生產,這也是為什麼在美限制之后,他要拉攏荷蘭、日本半導體進行一同限制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遭遇受限的大多是美企,其余的設備廠商是可以出貨的,這就導致虧損更多的是美國的企業。所以,泛林集團一時之間不平衡,并且又抓住了機會出貨的背景下,才會大肆宣布要對大陸市場重啟出貨的行動。
而這或許僅僅是一個開始,像泛林集團所言,其他美企設備廠商或許也會采取他們同樣的做法,為大陸市場上出貨打開新缺口。這對于美國半導體來說,相當于限制大打折扣。不過,對于我們而言還是要警惕,這其中是否存在「庫存積壓」指望我們接受,還是存在一個放松限制的假象。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