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學生時代學過的一句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美國之所以成為了世界頭號強國,就是因為美國在科技上占據優勢地位,這種優勢地位的建立,誠然有美國在科技上的創新能力,但并非占據全部,事實上,在科技的全球競爭中,美國的優勢地位的取得往往是霸權主義的結果。
例如就以芯片技術為例,我們知道,該技術發端于美國的硅谷,當年的仙童公司成為了幾乎整個硅谷的火種,締造了眾多的芯片領域的大神,例如英特爾公司以及AMD公司的創始人均出自仙童,仙童的諾伊斯還是集成電路之父。
但是盡管如此,美國在芯片產業上卻并非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實際上日本一度全面超越了美國,美國的芯片科技企業甚至走到瀕臨破產的邊緣,最終美國利用霸權打壓的形式,最終讓日本半導體產業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對于美國來說,如果美國企業在技術上占據優勢地位,那麼就會強調公平競爭,否則就通過霸權主義打壓競爭對手,可以說,為了保證美國能夠實現技術領先,美國可以動用所有手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為,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美國為了促進自己在5G技術上的發展,卻依然同意美國企業,可以在5G專利的研發上與華為進行合作,這足以讓我們看到美國對獲得先進技術的渴望。
之前美國方面就表示,5G是美國百年來唯一一次沒有在下一個科技領域實現領先,但現在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了,那就是動力電池。根據最新公布的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全球前十排名,中國企業占據六家,全球前三中國企業占據三家,全球總份額占據約60%。
而美國沒有一家企業上榜,其中排名第一的則是我國企業寧德時代,在全球占據37%的市場份額,由此可見,寧德時代已經成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領導者,也是技術領先者。
所以如果美國要想在動力電池上獲得技術突破,那麼與寧德時代合作無疑是上策,實際上美國也確實是這麼做的,美國福特就與寧德時代達成了一項合作,由福特出資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在美國新建一座動力電池工廠,寧德時代則提供技術。
這樣的畫面似乎有點熟悉,只不過是以前由我們來出錢,國外企業出技術,也就是典型的以市場換技術,可有趣的是,美國的一位議員卻突然跳出來不同意。
針對此事,美國能源部長毫不掩飾地說:將先進的制造能力從海外引進到美國,有助于提升我們的競爭力。而美國財政部方面則選擇了沉默,其實也是希望寧德時代能夠提供技術支持。所以很顯然,美國方面還是愿意促成這項合作的。
因此實際上,或許并非是這位議員不同意,而是中國不同意,攔截了這項合作,而這位議員所謂的不同意,大機率只是為美國找一個台階下。
其實在此之前,我國已經針對特高壓、光伏與新能源加入到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目錄名單當中,毫無疑問,動力電池則屬于新能源板塊。其實光伏、特高壓與動力電池組成了一個強大的科技閉環。
由光伏產生清潔能源,通過特高壓實現超遠距離輸送,利用電力電池進行儲能和應用。我國在太陽能硅片產能占據全球97%,特高壓則完全是中國技術,占比100%,動力電池上面已經介紹,全球占比60%,寧德時代更是獨家占據了37%。
所以在動力電池上,哪里輪得到沒有任何存在感的美國說拒絕,未來的競爭雖然是科技的競爭,但更重要的則是能源的競爭,而中國已經全面占據絕對優勢,中國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美國也不是以前的美國,霸權主義在我們這里占不到一點便宜,最終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遭到我們的對等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