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芯片!芯片!不管是智慧型手機、PC、汽車還是電子制造業,都需要芯片進行驅動。我國雖然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芯片市場,但上游技術卻一直攥在美國人手里,多年來我國每年萬億級別的集成電路進口額,讓一眾美企賺得盆滿缽滿。但自中國科技企業「侵入」老美的舒適區,老美對我國的「芯片戰」可謂是愈演愈烈!
比如老美的《芯片與科學法案》通過霸權威逼,補貼理由的方式吸引我國台灣的台積電背井離鄉赴美建廠。如今老美又聯合日本、荷蘭簽訂了一份協議,據悉該聯合協議已經落地,事關限制光刻機自由出貨,目前細節還處于保密階段,尚未實施!
我們不可否認,該協議必然會對國內一些芯片廠造成一定的沖擊,高端芯片發展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而隨著外界環境日趨嚴峻,不少網友開始擔心這樣一個問題: 高端芯片無法制造,如果發動戰爭,中美差距會有多大?
在制造工藝方面,老美完全可以拿到最先進的3nm工藝芯片,國內芯片制造目前只能造出14nm,反映在手機、PC等智能終端方面,3nm與14nm工藝芯片的綜合體驗可謂是云壤之別。所以不少人擔心,如果先進工藝芯片用在軍事設備中,反應速度、探測距離等都會有明顯的效果提升,真是如此嗎?
有多大差距?
其實7nm、5nm甚至3nm這些芯片,其實大部分是面向通用領域、通用需求,消費者關注的是功能、性能、功耗這方面的特定需求。而軍事芯片對性能、功能并沒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反而在乎芯片的穩定性、抗干擾性等!因為這種芯片的使用環境極為苛刻,要麼在雪山、海底,要麼太空、月球、火星,所以這種芯片在乎的是成熟的制造工藝和先進的封裝工藝。
舉個例子,美國的F22,早期用的是138nm芯片,後來用的是45nm。最新的F35搭載的是98nm芯片,即便是F35寶石台航電系統使用的也是45納米工藝的PowerPC,相當于15年前的水平。遠遠達不到普通消費市場的制造工藝。價格方面,消費級芯片一顆頂多上萬元,但軍工芯片,一顆則能賣到20多萬美元,高達上百萬元人民幣。而炮彈上的芯片甚至都達到了μm!
簡單來說,商用芯片與軍用芯片完全不能劃等號,兩者存在明顯的差異!5nm甚至3nm并不能在戰場上帶來體驗上的突破。而關鍵的封裝環節,我國目前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何況我國已量產的90nm光刻機,多次曝光下完全能達到22nm左右的水平,所以老美對中高端光刻機卡脖子,并不會影響到軍事領域!
老美反而可能被中國反卡脖子
為什麼這樣說呢?眾所周知,高新武器裝備的生產都離不開一種關鍵材料,這就是稀土。加入稀土材料的雷達,可以提高電磁波的穿透性,讓探測范圍增加一倍或數倍。軍隊中廣泛使用的激光測距儀,加入銣這種稀土元素后,測距范圍也可以提升一倍。稀土碳鋼制造的裝甲,抗擊打能力提升70%。有稀土材料的球墨鑄鐵,讓炮彈的戰斗力提升數倍。而稀土中的鈦合金材料,用在潛艇上,甚至魚雷都追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不僅是稀土產能大國,同時在稀土冶煉技術方面,我國還卡著世界的脖子,每一個環節的核心技術和專利,都在中企手中。而老美又是軍事強國、軍事大國,對稀土的需求量非常高!
前段時間,我國科學技術部與商務部聯合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的征求意見稿,其中就包括稀土加工提煉利用技術,而且該征求意見稿的截止時間已經過期,這意味著該目錄隨時可以公布,如果老美不讓光刻機進入大陸市場,我們不僅不用擔心這些軍工芯片無法生產,反而老美還可能面臨無稀土可用的尷尬局面,屆時美軍事、國防避免不了面臨崩潰的局面!
所以我們沒有那麼悲壯,大家也不必過于擔心,中國已經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中國!更何況我們還有世界領先的超算,在戰場分析、戰場救援、完善醫療檔案、局勢分析等多維立體戰爭場景下為我們提供了超強的算力,這點也是老美無法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