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之所以一直不斷加碼芯片限制,主要是為了阻撓我們發展高端芯片制造,以此來扼制我們的高科技發展,以便能夠繼續依托領先的技術優勢,繼續攫取大量利潤。
比如高通,曾經憑借較多的3G、4G專利,就可以收取高昂的專利費。于是,當華為在5G領先后,就開始打壓了。不過,斷供「反噬」開始出現,美芯巨頭頂不住了。
美企反噬接連出現
這麼多年來,美方由于發展較早,嘗盡了技術領先的甜頭,尤其在芯片和通信方面更加明顯。芯片方面,美企有不少芯片巨頭,每年出貨量占到全球總量的一半左右。
通信方面,開頭也提到了,高通因此獲利頗豐。所以,華為5G全球領先后,就認為這是動了他們的奶酪,于是開始對其實施制裁,想要把我們的科技引領先鋒給打趴下。
效果不太明顯后,于是開始變本加厲,將更多的與高科技相關的中企加入實體清單。
這還不算,開始拿起最后的芯片優勢來限制我們,先是讓美企斷供芯片、軟件、技術等,後來又擴大了所有使用美芯片技術或設備的外企,如今又拉攏日、荷共同限制。
但令美方沒想到的是,這麼聲勢浩大地實施芯片限制,反而對美企反噬越來越厲害。
近期,多個美芯片巨頭的業績紛紛暴雷。老牌芯片巨頭英特爾率先開始,2022年凈利潤下降高達60%,簡直就是慘到了極點。因此,英特爾開始降薪、裁員以求自救。
AMD去年業績也不太好,雖然營收同比實現了增長,但凈利潤卻同比下降58%,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甚至同比下降高達98%。為此, AMD已經調低了今年一季度預期。
還有高通近日公布的財報也非常慘,凈利潤下降 了34.25%,于是也陸續開始裁員。
不只以上三家,英偉達、德州儀器等芯片供應商巨頭,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等半導體設備巨頭,還有其他的美企科技巨頭基本上都出現業績下滑,沒有裁員的已很少見。
中企反而不斷前進
美巨頭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全球經濟疲軟,智慧型手機、PC等消費電子需求持續下滑外,恐怕還得歸咎于美方實施的芯片限制,導致全球缺芯又突然變為過剩。
更為重要的是,芯片限制激起了我們企業的斗志。之前,一直是造不如買。自從芯片禁令實施后,我們企業開始明白了芯片自主的重要性,于是掀起了芯片建設[高·潮]。
近幾年來,很多政策開始傾向,大量資金和人才開始流入,芯片行業開始高速前進。
能夠說明這一問題的就是,去年有統計顯示,全球增長最快的20家芯片企業,其中有19家為中企。雖然我們在芯片上差距還不小,但只要加速發展,水平自然越來越好。
就拿芯片產能來講,近幾年大陸的晶圓產能實現了大幅提升,目前已經超過了日產10億顆,芯片出口量不斷增加,芯片進口量也在不斷減少,2022年共減少970億顆。
對此,有外媒表示,美芯巨頭們之所以業績暴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不買了。
近年來,國內半導體行業不斷突圍,已經開始從「根」突破。比如芯片最根本的指令集架構方面,不僅國產龍芯自主研發了LoongArch架構,不再受國外架構的限制。
同時,還在不斷擴大不受限制的第三大架構RISC-V,如今在阿里、華為、中科院、紫光展銳等的推動下,中企已經基本實現主導,連英特爾、高通、谷歌等都開始加入。
我國院士倪光南也在極力推進RISC-V,未來RISC-V有可能與X86、ARM三分天下。
同時,京東方在屏幕方面打破三星、LG壟斷實現突圍,長江存儲、長鑫存儲在存儲芯片方面打開了缺口,某些技術方面已經領先三星、SK海力士、美光率先量產應用。
中芯國際大力布局28nm成熟制程,上海微電子加速攻堅國產光刻機,量子芯片、光子芯片等也不落下風。可以說,芯片限制越打壓,我們的芯片產業鏈進步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