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石英砂從3萬漲到20萬!中國光伏面對漫天要價,為何辦法很有限?

白昼之梦 2023/04/30

一噸要價20萬,你敢相信這是買「沙子」的價格?

關鍵是就算價格如此之高,還是得買,甚至供應商那里還不一定有貨。這一粒粒小小的「沙子」,是 中國的光伏產業在2023年遇到的一個超級大難題。這種有價無市的交易,形成了賣方市場,十分有利于幫助賣方「掙錢」,這不, 去年都還只要3萬元每噸的,今年就突然漲到了20萬元每噸

但是對于買方來說,不免有一種「卡脖子」的感覺,知道是在漫天要價,但是又不能不買。

遺憾的是,在這場不平等的交易中,中國就是那個被「卡脖子」的買方,而賣方還是那個以「給中國使絆子」為樂趣的 美國

什麼沙子這麼值錢?

中國的地勢地貌如此多樣,要沙子哪里沒有,為何偏要花高價從美國手里買?去當那只主動送進虎口的綿羊?

要說普通沙子,那的確是隨處都有,還一抓一大把,但是關鍵就是,這種沙子一點都不普通。

這種賣價20萬元一噸的沙子叫「 高純石英砂」,是一種雜質含量低于十萬分之二,也就是萬分之零點二的二氧化硅顆粒。

用高純石英砂為材料生產出來的石英制品,有 耐高溫耐腐蝕低熱膨脹性高度絕緣性透光性等較為優異的物理化學屬性, 是光伏、電子等高端制造行業不可替代的原輔材料

大家都知道, 硅棒是對于光伏產業而言,一種較為重要的原材料。

硅棒在經過一系列的切割、加工與組裝后,就會變成為太陽能光伏板,從而實現將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實現更為節能與環保的發電。

而高純石英砂又是生產硅棒的一種較為重要的輔料,甚至可以這樣說, 要是沒有高純石英砂,光伏產業很可能就要「罷工」了。

可見為何中國會被這小小的沙子「卡脖子」,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重要的輔料,如何將光伏憑空變出來?

高純的石英砂最初來源于對一級、二級的 天然水晶的深度提純,但是水晶這種稀有資源,原本總量共也沒有多少,再加之開采和加工的成本也比較高,且生產過程中還容易出現雜質含量高,能耗高,產品品質穩定性差等一系列問題。

實在是一個「燒錢」且性價比不算高的加工項目,要是一直都用水晶來作為原材料,很有可能出現 還未將光伏產業發展起來,資金就先告急了,或者 傾全國之財力,結果發展出了一個品質不過關的光伏產業

無論是發生這兩種的任意一種,無疑都是國家光伏產業發展的「攔路虎」。

但是盡管十分艱難,但是卻還得硬著頭皮上,畢竟這些對于國家的發展有著關鍵作用的高端制造業,原本就是一種一環扣一環,每一環都不能出問題的「精細活」,根本就無法繞開高純石英砂的生產。

于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始另辟蹊徑—— 探索如何使用普通石英砂來代替優質水晶, 來進行高純石英砂的生產。

這一折騰,還真讓他們找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就目前來說, 以天然巖石礦物來作為原料進行高純石英砂提取,是最為先進的技術

目前只有美國尼尤明,挪威TQC和石英股份等極其少數的幾個國家能夠進行高純石英砂的規模化生產。

在這一先進技術問世后,高純石英砂在一段時間內并不十分讓人頭疼,畢竟原本也不敢算稀缺,3萬每噸的賣價也還算合理。

如果說沒有突然漲價的話,的確沒啥大問題。

有意打壓中國的歐美國家

當前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不僅受到了 美國的刻意「使絆子」,還 在歐洲市場上被連番打壓。

造成這種艱難局面的原因, 是因為中國光伏企業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以及高到嚇人的市場占有率,讓這些老牌國家慌了神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實在是可以稱得上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功發展模板了。

從完全沒有基礎與技術,到做大做強,成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全球光伏市場「大哥」,僅僅只花了短短十多年。

毫不夸張的說,基本上當前光伏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中國都已經實現了覆蓋,不光如此,光伏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也十分的高—— 75%的光伏組件占有率、80%的電池片市場份額、以及95%的硅片市場占有率

正所謂「樹大招風」,或許是看中國的光伏企業發展的太過于順遂,于是乎歐美國家就開始「手動制造麻煩」。

美國就算準了中國沒有適合制造高純石英砂的原料,再仗著自己手握全球90%以上的高純石英砂,再一次開始給中國「使絆子」。

在2023年年初的時候,美國以「 增產意愿不強」為理由減少了對外高純石英砂的供應,于是乎就出現了 10%的高純石英砂供需缺口,成功的將原本3萬元左右就能買到的高純石英砂,漲到了20萬元每噸。

除了美國外,歐洲那邊也沒閑著。

2023年3月份,歐盟委員會起草了新能源的相關法案,其中就提到了三條關于光伏的內容—— 加強本土光伏生產制造的本土化任何單一國家的新能源產品占比不能超過60%如果光伏企業的招標價格低于市場價的10%,則第二條的限制就自動取消

其實歐盟的后兩條內容,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就是在針對中國,就只差直接在法案中直接寫上「禁止進口中國的新能源產品超過60%」了。

畢竟除了中國,其他國家根本就做不到能源占比60%。

可是就算歐盟想要抵制中國光伏產品,發展本土光伏產業。但就眼下的情形來說,在短時間內歐盟國家依舊是只能依賴中國光伏產品。

2022年的俄烏沖突,使得歐洲的能源價格出現了暴漲,電價直接翻了10倍還多,為了讓自己能夠不再受到俄羅斯與美國的能源限制,于是乎歐盟就提出了所謂的歐盟計劃——希望到2030年時,歐盟國家的可再生能源占比能夠達到45%左右。

而「光伏」作為可再生資源中的重量級資源,被歐盟國家賦予了較高的重視。

光是2022年第一季度,歐盟國家總共進口了16.7GW 的光伏組件,顯而易見,這個發電量類似于一個三峽發電站的光伏組件,必然只能是從中國而來了。

正是因為中國超強的光伏產能,2022年全球范圍內將近230GW的光伏裝機總量才得以維持。

還需重新找一條新道路

中國光伏產業看似前途一片大好,實際上很可能會隨著不斷的發展,面臨與日俱增的限制于打壓。

尤其是那些歐美老牌國家, 錢是他們掙的光伏產品是他們用的限制打壓起中國來還絲毫不手軟

別看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如日中天,但基本的上干的都是「賠本掙吆喝」的買賣,大部分的利潤還是進了歐美國家的腰包里。

中國的光伏產業與中國的其他大多數制造業一樣,從事的都是 上游的組裝生產,而中下游的設計與銷售,一直都掌握在歐美國家的手中,這些 本土化率較高的環節,中國光伏很難插足。

其實也不僅是光伏產業有這樣的問題,無論是在任何一條生產鏈上,零件的組裝與技術要求較低的上游加工產業,其利潤甚至比不上中下游設計與銷售產業的十分之一。

這就是為何中國的光伏每年在世界市場是占比如此之高,實際上基本沒賺到多少錢的原因。

原本利潤就不多,還存在內部「 惡意競爭」的問題,其實說是「 本土自我內耗」也不為過,用「 降價提質」的方式來爭奪利益較低的「大單」,而這種接近于自相殘殺式的競爭方式,正好是歐美國家愿意見到的。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光伏的不斷發展,歐美國家將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為了限制中國光伏的發展,必將還有許多「陰招」正在醞釀中。

要想擺脫「內耗」,就必須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一條 依靠內需的道路。

歐美國家膽敢如此打壓、限制中國,不就是「拿捏」住了 中國沒有如此大的內需來滿足自己光伏產業的生產,只能夠依靠像歐美出口來維持發展嗎?

其實換個角度想,不僅僅是中國光伏產業在短時間內離不開國外市場,歐美國家也無法實現在短時間內完全只依靠本土光伏,來滿足本國的市場需求。

只要中國光伏拒絕向歐美國家供應相關產品,那麼光靠歐美國家的本土企業,很大機率會出現多個領域「癱瘓」的局面。

在這種歐美國家「青黃不接」的重要關頭,我們面臨的是一場速度戰,如果我國光伏能夠盡 快的開拓出本土市場,提高國內需求,實現國內、國外雙循環,那很可能就是一個贏回市場主動權的好時機。

如果歐美市場搶先實現了「本土化光伏產品的制造、生產占40%」的目標,那麼中國光伏產業要面臨的問題將比「卡脖子」嚴重的多得多。

世界第一的寶座從來都不好做,除了技術研發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