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美國終于攤牌了:台積電放棄赴美設廠,也逃不過技術「圈套」!

過人君 2023/04/04

如果說台積電當初放棄赴美設廠,會不會不是如今進退兩難的局面,也不至于陷入到美半導體用芯片補貼誘惑給出的技術「圈套」?

這個答案其實早在美半導體拉攏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時候就基本告知了眾人,只是大家并不把那當一回事。

美國之所以和台積電、英特爾等芯片制造商商討在美設廠的事情,主打的就是一個降低對亞洲芯片的依賴,其中明確的提及了對台積電地區芯片的依賴。因此,在后續中美半導體推出了500多億美元的芯片補貼法案,聲稱要重振美本土半導體產業鏈,彌補當下的缺口。最重要的是降低對台積電芯片的依賴。

于是,在美半導體推出芯片補貼的誘惑下;在不少美企「叫囂」希望自己的芯片來自于美本土地區;在巴菲特砸下40億美元的資金后台積電一改之前不情不愿設廠的態度,對美半導體設廠選擇加注,斥資高達400億美元計劃要在美地區設立第二座先進工藝芯片工廠。去年的時候,還高調的在美地區舉行了移機典禮,并出現了包機運輸超300名技術人員到美芯片工廠的盛況。

世人皆道:台積電赴美設廠是落入了「圈套」,技術一旦流進美本土地區,台積電根本無法掌控。

但台積電并不這麼認為,劉德音回應在美設廠只表示是市場需求。而后,台積電也加快了本地區部署自己更加先進工藝的產能擴產,且看,台積電這番舉動完全是胸有成竹。盡管在后續,劉德音對美芯片補貼的條件表示了不接受,但這基本上也改變不了已經去設廠,并且被卡在這一步只能進一步加快產能,好降低未來發展的風險的局面。

然而,美國這個時候已經不暗喻了,終于明明白白的攤牌:依賴台積電是美企們的弱點,而必要的時候他們將會取而代之。

又回到文章的最初,美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在美半導體拉攏台積電的時候就有明確的表態了,他們依賴台積電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后續拉攏建廠,推出芯片法案,甚至是推進盟友們的合作也都是為了一點降低對台積電等台企的依賴。

就個人看來,拉攏台積電赴美設廠并非是在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因為就算台積電在美建立了工廠,這些技術仍然歸為台積電所有,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還是處于依賴台積電的階段。因此此舉,很大可能是在降低台積電的「戒心」。 猶如劉德音那一句市場需求一般,台積電在美設廠將獲得更多美企的訂單,這就不至于讓台積電覺得他們在逐步拋棄台積電。實際上,在設廠之后美企們的加緊訂單需求已經讓台積電有所膨脹,連劉德音都說出了一句——「大陸市場對于台積電來說不重要。」可見,台積電的戒心正在一步步降低。

隨后,美半導體就從芯片補貼上入手了, 明面上打著是限制大陸市場上的尖端工藝發展,但個人卻覺得這是在離間台積電和大陸市場上出貨的關系。因為在眾多申請芯片補貼的企業當中,三星和SK海力士在韓半導體的撐腰下幾乎沒有太大的松口,反倒是台積電站了出來說條件苛刻。盡管台積電聲稱是技術管制的原因,但深究其因可能和需要上交的數據有關系,只有這一點會涉及到台積電技術上的泄露,畢竟他們需要上交的并不僅僅只是美芯片工廠,而是全部。

如果台積電選擇上交,那麼相當于也成為了大陸市場上出貨的「背叛者」,沒有了大陸市場台積電還想重新找到一個更合適的市場不容易,最關鍵的是曾經大陸市場上有一個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華為。而要是台積電不選擇上交,不管他去沒有去設廠都是一樣的結果,此前美45天期限要求上百家企業上交數據當中,台積電掙扎也沒有改變什麼。

綜合分析,邀請台積電赴美設廠只是很小的一環,無論去不去建立工廠都有很多方式讓台積電走到交數據的這一步,只是如果有建廠為「幌子」,這些行為都將看上去合理一些。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