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開始集體反擊了?中芯國際、海思、龍芯等助力,外媒:玩脫了

白昼之梦 2023/04/14

正所謂「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面對老美的多次斷供、限制措施之后,我國正式打響了「反制戰」,不僅聯合ASML、三星等知名企業展開深度合作,還開始針對駐華美企進行反制。

如今,我國再次出手,建立「集成電路標委會」,聯合包括中芯國際、海思、龍芯、華虹半導體、上海微電子等57個杰出中企,開始對美制裁行為進行集體反擊!

在2023年過去的這三個月里,我國展開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首先就是更新了《中國禁止/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將光伏、激光雷達、稀土等多項技術進行調整,實施對西方國家的反制。

其次,基于洛克菲勒·馬丁和雷神公司不顧中方警告,向台灣售賣武器侵犯了中國主權,干涉了內政,對兩大軍工美企開出罰單,涉及金額達到了990億人民幣。

此外,我國相關部門對美思明智集團、美光科技進行了審查,前者調查結果鑒定為間諜公司,目前已被查封,后者目前依舊處于審查階段,相信不久后就會給出結果。

當然相比于這些,國內企業全面突破美方的封鎖才是硬道理,才能致使在美國「實體清單」里的639家中企擁有更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空間。

為此,中方不久前舉辦了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組建了「集成電路標委會」(全名: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目的就是加快推進戰略部署和科技發展。

根據「集成電路標委會名單」顯示,其中包括了57個國內知名中國企業,不乏有著中芯國際、華為、上海微電子等,給這個組織增加了不少含金量。

此外,其中還不乏有著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最重要的是其中包括了作為國防七子之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名單中包括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個學校的爭議是最高的,畢竟每年畢業生赴美發展率最高,不少人還懷疑其加入「集成電路標委會」是否有意義?

歸根結底,這個中國科技組織的出現,是為了「中國芯」的研發和強化,也是為了中美科技戰帶來實際性的「戰斗力」。

雖說我國目前半導體領域的實力略顯堪憂,中芯國際只能量產14nm制程芯片,上海微電子只能生產90nm制程光刻機,華為的EDA軟件暫時僅僅只突破到了14nm制程等。

可基于目前先進制程芯片過剩的處境,「中國芯」還沒有輸,通過逐漸擴大的28nm制程產能,在成熟工藝芯片方面幾乎已經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效果。

從2015年起定下的芯片自給率提升,原計劃在2025年達到70%,根據國內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2022年的國產芯片自給率已經達到了35%左右,所以70%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而且計劃2025年達到芯片自給率70%只是一個小目標,目的就是督促我國半導體領域持續發展,逐漸進步才是主要目的。

如今我國建立「集成電路標委會」,將中企們擰成一股繩子,大家往同一個方向用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目前我國的反擊才剛剛開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外媒見到中方表現出來的決心,對此報道稱:拜登政府玩脫了!正如比爾蓋茨曾說的,美國永遠無法阻止中國擁有強大的芯片,這一幕正在逐漸顯現!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