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任正非:日本66%高端人才來自中國?那我們就引進高鼻子人才!

過人君 2023/02/22

就在昨晚,日本中文網指出:截止到2021年6月底,日本高端外國人才有1萬多人,然而來自中國的占了66%,遠遠超過了第二名的印度。

此外日本政府還表示:希望能夠在日元貶值的大背景下,能夠從全球吸引更多半導體和蓄電池人才和工廠進駐日本。

看到這條消息確實讓人感到意外。要是在二十年前,中國人到日本發展或許可以理解,畢竟中日文化、人種相近,而且那時候的日本發達程度高,各方面待遇也到位。

但進入21世紀后,日本經濟大不如前,甚至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后,日本更是變得糟糕。

而今天之所以日本依舊能夠吸引眾多中國人才前往,這背后也是有兩點原因:

第一,日本這兩年為了能夠在半導體和動力電池領域崛起,也是放出了各種「紅利政策」去吸引人才。 比如高額的補貼,綠卡需要呆在日本的時間從當初的10年一下子縮短到1年,還允許人才的配偶、家屬甚至是傭人到日本就業……這架勢一看就很「日本」,如此誠懇的態度,人才必然會心動。

第二,這幾年中國對于人才確實不是很「友好」。不管是網上提到的芯片行業丑聞、科研人才薪酬待遇低、科研人才職稱需要論資排輩……這都是把人才往外推的因素。

當然了,日本這區區1.7萬人才,與全球人才「收割機」美國相比較,也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今天日本想要通過人才引進來推動半導體和動力電池等高科技領域的崛起和發展,跟中美站在同一水平對抗,也是勝率不高。

對于人才流失,我們真的不能做些什麼嗎?或者說怎麼應對他國吸納中國人才?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早已經表明:我們既要留住自己的雞在中國生蛋,也要專門引進「高鼻子」人才,必須要招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

這也是為何華為這幾年加大了海外留學生的招聘力度,畢竟隨著美國對不妨碩士、博士留學生簽證申請進行限制,這意味著未來前往美國的人才會越來越少。 那麼如何獲取優秀人才,成為了當下中國需要做的。

我們要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為我所用,但不能過于強調專業,更不能精挑細選,只要足夠優秀,只要這些人才科學素養很好,只要他們愿意轉行,我們都可以招進來。

美國成立才兩百多年時間,就能成為全球第一大國,這背后除了吸納人才還是吸納人才。任何一個國家,未來想要勝利,就必須要找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為我所用。

這一點上華為任正非確實比大多數的企業要清醒。

當初華為為了引進「高鼻子」人才,專門在海外建立了眾多研究院,甚至把招賢納才作為第一責任和使命。

同時在薪酬待遇上,任正非也成立了高級人才定薪科,不僅要遵守人才市場的競爭規則,還要拋棄過往統一的薪酬體系去招聘全球人才的思路,要對標當地人才市場薪酬,才能給出足夠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吸納人才。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華為很多研究院和公司都是設計的歐洲風格,甚至配套了歐洲的生活和語言環境。這背后也是任正非的一點「小心思」。

只要給「高鼻子」人才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再加上合理的薪酬待遇,這些中、東歐甚至美國的人才才會愿意到中國華為來發展。

總而言之,今天我們中國人才流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既流失了人才,也引進不了國外人才,「雙輸」才是最大的失敗。 畢竟我國每年可以培養出數百萬的大學生,流失一兩千人到海外也是在正常不過了。

當然了,我們當下要做的, 不僅是提高芯片行業人才的薪酬待遇,拋棄那「論資排輩」的陋習,尊重人才,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回歸祖國,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才能吸納更多「高鼻子」人才來到中國發展。

懷才不遇是當下國內科研人才的處境,善待人才方能讓科研人員,才能留住更多人才。

我相信,隨著中美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未來也會有更多的海外華人回到祖國發展。而且這兩年中國的科研環境,人才薪酬體系都在不斷改善。不管是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是人才回歸,都踏上了一個新的階層。這也是為何外媒會感慨:美國的封鎖打壓不僅加速中國的研發,還推動了眾多海外華人回國發展……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