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韓國芯片「雪崩」,庫存積壓翻三倍,外媒:斷供的后果

白昼之梦 2023/03/18

半導體是韓國的產業核心,因為韓國只有五千多萬人口,所以生產出來的芯片幾乎都是對外出口。

而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芯片出口國,巔峰時期占據韓國一半的出口額度。不過隨著韓國跟隨美國的腳步后,芯片出口開始「雪崩」,庫存積壓翻三倍,外媒:斷供的后果。

美日荷韓這三個國家都是半導體強國,在芯片設計,制造以及產業鏈等方面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不過美日韓半導體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極度依賴出口。

他們沒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潛力,造出來的芯片不可能自己用,只能把芯片賣給其它國家。中國企業每年從美企手中采購數以億計的芯片,還有從韓國進口大量的存儲芯片,日本的光刻膠材料也在中國市場熱銷。

中國是這些國家的大客戶,可是當他們發現中國在自己研究芯片的時候有些坐不住了。

一旦中國掌握了自己的高端芯片制造技術,不僅是失去這一市場,還會迎來強勁的對手,到時候他們也要從中國賣芯片,進出口的關系會發生很大的轉變。

于是美國制定芯片規則,拉攏日本,韓國組建圈子,一起限制先進芯片技術出口到中國,阻礙中國芯片進步。美國限制的是高端先進芯片,成熟工藝芯片并沒有限制。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國芯片不買了。

今年1到2月份,中國集成電路電路減少了676億顆芯片進口,同比下滑26.5%。與此同時,韓國也傳來了芯片「雪崩」的消息。

根據韓國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韓國芯片庫存環比增加28%,庫存率達到了265.7%,相當于庫存積壓翻了三倍。這樣的芯片庫存增速表現打破了韓國2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到了2月份,韓國半導體出口同比下滑43.5%。

由此可見,韓國芯片開始賣不動了,半導體是韓國出口最重要的產業,靠銷售芯片韓國賺取了不錯的出口額。然而受到了消費市場降低進口,需求低迷等影響,韓國芯片架不住「雪崩」。

中國正在制造自己的成熟芯片,中芯國際手頭上有四座12英寸晶圓廠在建項目,如果全面建成,距離中國70%的芯片自給率目標將更進一步。中國造出自己的芯片之后,能夠直接放在中國市場銷售,實現自產自銷。

去年中芯國際有74%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這說明中芯國際大部分的芯片都是提供給中國廠商的,只有剩余的26%銷售額是從國外獲取。

反觀韓國,芯片出口額大幅下滑,很大程度是中國不再大量進口。韓國人口只有五千多萬,不可能自產自銷。就算是供應韓國本土市場,數量也十分有限。

有外媒表示,這就是斷供的后果。美國拉攏韓國等國家加入芯片規則,會促使中國加快芯片自主研發,走向自給自足。到時候進口的芯片需求被中國芯片制造給替代,想繼續從中國市場獲得訂單就沒那麼容易了。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說過,美國不賣芯片給中國會讓他們走向自給自足,而美國還會失去很多高薪工作。比爾蓋茨還強調,美國不可能阻止中國獲得強大芯片。目前來看,許多事情都在朝著比爾蓋茨所說的方向發展。

中國打造了國內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光子芯片生產線也會在今年建成。還有針對小芯片技術制定了相關標準,國資委和工信部等官方相繼表態要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再加上中芯國際不斷提高芯片,推動國產70%芯片自給率目標發展,這些都說明中國芯片正在自給自足。

雖然部分高端芯片還需要依賴進口,但成熟芯片產業已經有很大的產業可控性了。

關于比爾蓋茨所說的美國失去高薪工作這一點,也在得到驗證。微軟、亞馬遜、Meta、推特開啟了大規模裁員行動,高通、英特爾、希捷等美芯巨頭也加入了裁員熱潮。

美國企業正在承擔斷供帶來的后果,連同韓國一起降低芯片出貨量,面臨庫存積壓等問題。走到這一步,是他們自己選的,明明能在中國市場持續獲得銷售額回報,保障企業營收利潤。

是美國聯合諸多國家不把芯片隨意出售,所以就算芯片庫存堆積,產品賣不出去,也怪不了別人。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