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科技企業遭到了老美的圍追堵截,其目的很明顯,就是利用自身的先進科技,對中企進行「卡脖」,或妥協或認輸或被打「死」,任何一個結局,都能令老美自得其樂。然而,以華為為首的國內科技企業,展現出了超強的意志力和骨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不僅要活下來,還要有質量的活下來。
經歷了幾年的努力,「中國芯」取得了一些成績,距離芯片自給自足的目標越來越近了。據悉,2022年前11個月,「中國芯」砍單超過了800億枚。減少芯片進口,這就意味著芯片自主率正在穩步提升中。
要知道,在過去這些年,中國科技企業大部分都以買代造,每年向美求購的芯片額就達到了三四千億美元,這是一筆龐大的開支。然而,盡管中國市場是美芯企業的大客戶,但卻沒有獲得該有的尊重和禮待,反而被「卡脖」打壓。這不是逼著「中國芯」奮發圖強嗎?
事實上,老美對中企的打壓并不明智,甚至可以用愚蠢來形容,美芯片巨頭也曾多次表示,全球芯片市場格局的平衡被打破,芯片廠商處境不樂觀,損失慘重。就連外媒也表示,對中企封鎖了個「寂寞」,不僅沒有阻止中企的崛起,反而讓不少美企陷入困境。
比如英特爾,作為美芯片制造巨頭,英特爾近幾年的處境相當被動,一方面,英特爾承受著台積電和三星的圍堵,肩負重振美芯片制造業的重擔。另一方面,英特爾還要扛住全球芯片市場衰退的壓力。但很顯然,英特爾撐不住了,據外媒透露,英特爾再次啟動了裁員計劃,裁員規模達到了數千人。
比如美光,美光在閃存芯片領域也有很大優勢,但奈何被美攪和后,美光也吃不消了,迎來了「裁員潮」,裁員人數甚至超越了英特爾,達到了5000人。
除了英特爾、美光外,高通、ARM、英偉達等企業的處境都很窘迫,且年內美芯片巨頭市值全面縮水,就連全球數一數二的手機品牌蘋果,也呈現出疲軟之態。美企市值最高降幅超過了70%。回頭來看,老美對中企的斷供,到底「制裁」了誰?
總的來說,老美對中企的打壓,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至少,老美的「重拳」將那些貪圖安逸,還在堅持「造不如買」的中企,徹底打醒了。人民日報說的沒錯,核心技術買不來,討不來,也要不來。唯有手握自研核心技術,才能不怕打壓,不怕「卡脖」。
很顯然,老美的霸權之路還將繼續,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中企被制裁,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科技創新,增加科技研發,且進行多元化布局。只有自己的拳頭硬了,才能和外企正面硬剛。科技的競爭就得靠實力,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