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台積電被拜登的「花言巧語」所蒙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兩次。
台積電第一次赴美建廠,就落得個失敗的結果,張忠謀則多次明確表示,赴美建廠不會有好結果,成本太高,根本沒有利潤。本以為台積電已經清醒了,但誰曾想,台積電為了拜登承諾的520億美元補貼,選擇了再次赴美,重砸400億美元投資建廠。
如預料一樣,拜登翻臉了,不僅沒有兌現承諾,還給申請美半導體補貼的企業設置了重重門檻,其中有三點很關鍵,其一,未來10年,不允許在中國大陸投資擴建,非中即美,只能二選一。其二,需要和美共享利潤,有錢大家一起賺。其三,分享核心技術、數據和客戶資料。明眼人都知道,拜登徹底不裝了,直接「明搶」了。
當然,作為「當事人」之一,台積電也坐不住了,明確表明態度,無法接受。但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台積電「翻車」之時,卻傳來了重磅新計劃。繼在日投資建廠后,台積電正計劃聯合英飛凌、博世、恩智浦等國際芯片巨頭成立合資企業,在德國建立28nm晶圓廠,總投資約100億歐元!
一切都清晰了,如美媒所言,張忠謀才是「老狐貍」。台積電赴美建廠并不是盲目的,也并非是為了美半導體補貼,而是把美國當成了「跳板」,正式開啟了海外版圖的擴張。這家28nm晶圓廠一旦建成,將為成為台積電在歐盟建立的第一座晶圓廠,打開歐洲市場,也是台積電擺脫對美依賴的重要途徑。
從台積電的客戶來源來看,超80%的客戶都是美企,這也是台積電無法拒絕拜登要求,無奈但必須赴美建廠的原因之一。所以台積電也遇到了一個難題,在中國市場之外,還有哪里可以吸納優質客戶,很顯然,歐洲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回頭來看,張忠謀算準了每一步,在美修改了芯片規則后,台積電表明態度,無法拒絕,且加快了多元化布局的腳步。除了將在日本建廠的計劃提上日程,也盯上了德國等歐洲市場,還有一點需要強調,台積電還加大了本土產能的擴建,并且投資200億元在南京建立新工廠。
種種跡象表明,台積電赴美建廠只是「煙幕彈」,張忠謀的真實目的反而是加快「去美化」,一方面,假意「投誠」,豪擲400億美元赴美建廠,另一方面則在中國、日韓以及歐洲市場加快多元化布局,不得不承認,姜還是老的辣,區區幾百億美元的補貼,張忠謀真沒放在眼里。
在過去這些年里,台積電一直聚焦本土,并沒有開拓海外市場,這也導致台積電的客戶來源很單一,逐漸失去了話語權,淪為美企手里的「盤中餐」,就連漲價也得看人臉色。尤其在華為事件后,台積電也有了危機意識,開始下一盤大「棋」,這個反轉來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