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外媒:台積電相當于攤牌了

白昼之梦 2023/03/18

台積電成長過程中,雖然遇到過不少波折,但都通過努力得到解決,還成長為全球晶圓代工行業巨頭,占據了市場半數以上的份額,以絕對的優勢領先于第二名三星。

台積電風光無限的時候,就是同時擁有蘋果和華為這兩大客戶。然而,自從美方對我們實施芯片限制后,芯片規則就開始不斷的改變,台積電的好日子也基本到頭了。

盡管台積電依然是晶圓代工行業全球第一,但原來自由發展的環境沒有了。由于設備、材料、技術等還需要依賴美企,台積電不得不遵守美方不斷改變的出口管制規則。

于是,台積電失去了華為這個第二大客戶,雖然後來訂單都補上了,但美企的份額占比越來越大,台積電變得更加依賴美企,尤其是蘋果一家獨大,份額上升到26%。

受此影響,台積電不得不答應赴美建廠,但這不是台積電本意,因為成本不太合適。

對此,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更加明白,他在位這麼多年,都沒有去美建廠或擴建,就是因為美國已經不適合建廠,不僅建設成本過高,人力、運營等各項成本都很高。

所以張忠謀多次對美提升本土芯片制造唱反調,即使跟美高層談話也是如此,直接表示美方認為通過補貼就可以提升芯片制造的想法太天真了,美方已經不具備條件。

如今,台積電在美建廠的情況越來越糟糕,連補貼也充滿變數,于是突然唱反調了。

首先,台積電在美工廠進度推遲。如果按正常商業角度來講,台積電應該不會去美建廠。美媒消息顯示,考慮多種因素,台積電在美建廠的成本至少是台灣4倍。

不只是台積電,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三星在美建廠原計劃的170億美元也不夠了,由于成本增加,投資額將提高到250億美元。可見,在美建廠成本確實很高。

這還是建廠階段,接下來的運營成本更高,人才也面臨嚴重短缺,想盈利很不容易。

如今,雖然美方芯片補貼正在開放申請,或許能夠抵消一些成本壓力,但美方卻設置了很多圍欄細則,最厲害的是要和美方分享超額利潤,這讓他們想盈利更加困難。

于是,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在美工廠的整體建設和設備安裝進度已被推遲,本來計劃2024年實現4nm工藝的量產,但從供應鏈來看,將會推遲到2025年。

因為台積電面臨諸多不利因素,開始謹慎對待美工廠建設,不像以前那樣加速推進。

其次,台積電確定歐洲德國建廠。盡管台積電對在美建廠已經看得很清,不再盲目擴張,擔心會陷得太深,但台積電卻加速日本工廠建設,還計劃在日建第二個工廠。

并且台積電還積極推進歐洲建廠計劃。雖然台積電還沒有公開確定在歐洲投資的具體計劃,但據設備和生產鏈廠商消息,台積電已經選定在德國的德累斯頓建芯片廠。

台積電計劃在德國建的工廠,預計于2025年正式投產使用,應該很快就開始動工。

台積電之所以選擇在德國建廠,一方面是因為該地是歐洲的半導體中心,有完整的芯片供應鏈,能夠節約配套成本,英飛凌、博世、格芯、恩智浦等都在此有芯片廠。

另一方面,在歐洲建廠也能申請補貼,相比于美方的芯片補貼,歐洲的更加容易些。

更為關鍵的是,台積電在歐洲建廠還能進一步爭取更多的歐洲客戶,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美企客戶的依賴,改善過去過度依賴美企的局面,以至于失去話語權、議價權。

台積電決定外出建廠,主要是考慮到分散風險,但去美建廠面臨的風險更大,于是才決定加大日本、歐洲的建廠步伐,進行全球性布局,這樣會使情況變得更加穩妥。

美方的算盤打得太精明了,一切只為了自己的得益,根本不顧及其他方面的感受。台積電當然也不傻,逐漸就看明白了。因此,有外媒表示:台積電相當于攤牌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