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國產替代提升?ASML對華營收降54%,韓國芯片設備出口降52%

過人君 2022/08/15

近日,韓國海關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進出口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韓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的半導體設備金額約為6.9485億美元,相比去年上半年的14.4435億美元,下滑了52%。

韓國媒體分析稱,為何今年韓國出口的半導體設備下滑這麼多,主要還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中國大陸的擴產有所減緩。

事實上,不僅韓國對華的半導體設備出口下滑52%,ASML對華為出口,也是大幅度下滑。

按照ASML的數據,一季度時,中國大陸還是ASML最大的客戶,貢獻了34%的營收。但到2季度,中國大陸貢獻的營收已經只有10%,下降了54%。

ASML表示,疫情影響了中國大陸對ASML的營收貢獻。

當然,不管是韓國還是ASML,說的還是有道理的,那就是疫情確實對國內半導體造成了影響,所以導致眾多的芯片企業擴產受到了影響。

但在這背后,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那就是國產替代加速,越來越多的晶圓企業,開始用國產設備來替代國外設備,導致進口減產了。

我說幾個數據,大家應該就明白了,2021年的時候,國內半導體設備的國產率約為27.4%,超過7成的設備靠進口。

但2022年2季度時,有媒體統計了各大晶圓廠采購的643台半導體設備中,國產設備廠商合計中標387 台設備,也就是說國內設備占比高達60%了。

特別是刻蝕機方面,北方華創和中微半導體合計中標 38 台刻蝕設備,超過泛林半導體與東京電子的總和 19 台,國產率高達67%。

當然,雖然進口的半導體設備在減少,國產代替率在提高,但我們還是要正視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前國產半導體設備與國外相差還太遠,特別是先進工藝。

國產設備更多的還是28nm及更成熟的工藝,先進工藝的設備,國內還相差太遠,這也是接下來國產設備要考慮的問題。

另外就是光刻機,國產率可能還只有1%,對ASML的依賴還非常高,所以還真得加油。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