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厲害!被歐美卡脖子40年,核磁共振儀,終于被中國人打破壟斷

過人君 2023/03/20

大家都知道,做核磁共振的機器是一種很貴的醫學設備,它已經被西方國家獨占了三十多年,成本高達三千五百萬美元,而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是靠進口,所以在這一領域的支出非常多,只排在石油、半導體之后,但即使是這樣,我們國家平均每一百萬人擁有的核磁共振機器的數量,也只有美日的五分之一不到。

好在國內第一台新型的3.0T核磁共振儀的出現,打破了這個行業被壟斷的局面,在最近的一次大規模采購中,國內的核磁共振儀價格更是低到了290萬美元。

而且我們還在不斷地超越其他國家的技術,看到這一幕,國外媒體紛紛表示,這是在破壞高科技產業的規則。

醫院里的核磁共振設備,就是利用強磁場,讓人體內的氫氣發生移動,然后通過電磁波的信號波動,最終會呈現出人們身體一部分的影像,從而來判斷他的身體有沒有什麼疾病。

而且一旦啟動,就再也無法關閉,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在這台設備中,有一個超強的磁場存在,它必須保持極低的溫度,以及充足的液氦。

如果一不小心把它給關了,那麼液態氮氣在一瞬間就會被氣化,想要再裝上一次可就得花費好幾萬了,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這台儀器是多麼地費錢了。

事實也就是如此,這台機器的零件非常多,而且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復雜的,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非常多,而且在很多領域上,獲得了六項諾貝爾獎,被稱為「最先進的醫學儀器」。例如,一台3.0T級的機器,在啟動的一瞬間,會產生50000倍的磁場,并且釋放出來,其復雜程度可以想象。

而且,因為相關技術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在維修方面,也是需要請專業的人員的,價格也是很貴的。

這使我聯想到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北大的一部核磁共振機器發生故障,布魯克公司派人去修理,然而當人來到北大之后,卻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不管這台機床能不能修復,都要支付布魯克公司二十三萬塊錢。

在聽到布魯克集團員工的這番話時,不少人都覺得他們真的是貪得無厭。不過北大也只能同意,畢竟中國在對于這台機器的研究上,還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除此之外,中國在其他方面的技術也受到了限制。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市場之一,對醫學儀器的需求量很大,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醫學儀器,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雖然說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人體中的氫原子成像,但是制造起來十分麻煩,并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做出來的。

到現在為止,這台設備都是被國外的人壟斷的,只有他們才能生產,因此價格也是不菲。

中國的科學家們在研制核磁共振儀器的時候,也是面臨著許多困難,第一個問題是缺少稀缺材料,這款機器的主要部件是一片小小的磁鐵。

別小看了這個東西,它的磁力可是比地球的磁力還要大得多,想要讓它在低溫下工作,就必須要有一種半導體的材料。

這個東西不但能產生磁場,而且性能非常穩定,不管外界的溫度怎麼變化,它都能保持穩定。中國的核磁共振技術,雖然有了一些可以穩定磁場的材料,但因為不能用在高端的核磁共振設備上,所以中國的核磁共振技術,還一直處于一個低端的行列當中。

事實上,這款儀器有兩種款式,一種是根據磁場的強弱而定,在運行時,磁力越大,我們得到的反饋也就越精確。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科學院、中醫院,復旦中山醫院等頂尖研究單位傾巢而出,近萬名員工,再加上200多個廠商的共同努力,最終研制出了第一台3.0T強磁場核磁共振儀。據了解,這台機器擁有124項發明專利,所有的核心組件都是自主開發的,并且已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壁壘。

現如今我國通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有了很多可以和國外媲美的裝備,并且在一些方面實現了趕超,國內的一款高端3.0T核磁共振儀,在一次大型集中采購中,起拍價是290萬,而進口的價格是3500萬,比起從國外進口,我國的要便宜三千兩百萬,對于這一點,國外媒體紛紛指責我們破壞規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中,大多數的醫學儀器還是依賴于進口,而國產的高端儀器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儀器的性能和穩定性,這樣才能在國內市場占據更大的市場,從而降低檢測成本。

其實對于我們來說,兩國之間的差距,從很早就有了,所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敢正視自己與別的國家的差距。

不過,我們堅信,隨著我們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一定會有更多的技術問題被解決,我們的核磁共振技術將會突破「萊特唯健」的壟斷,為我們的國家帶來更大的利益。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