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僅剩676億顆芯片!中企主導新一波「沖擊」,外媒:美芯沒人買了

過人君 2023/03/14

根據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相關數據,2023年前兩個月的進口芯片份額同比下滑了26.5%,僅剩下676億顆。不少海外進口芯片訂單被國內企業砍掉,涉及的芯片廠商包括高通、因特爾等海外大廠。

在當前美國加大對華芯片產品限制的情況下,國內芯片采購企業不但沒有抓緊時間儲備庫存,反而大額砍單。這一波新的沖擊,讓不少美資芯片巨頭大為震驚,外國媒體更是坦言,美國的芯片就要沒人買了。

市場環境大變,高端芯片需求量大減

就目前經濟形勢而言,由于全球經濟下行,消費者終端領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電腦、手機、平板等3C消費產品的市場逐步萎縮,消費者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都延緩了入手最新的電子產品。作為高端芯片的采購大戶,隨著消費市場終端產品賣不動,不少消費電子設備制造廠商調整市場預期,減少備貨,大規模砍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國產廠商是世界電子消費產品供應的主力軍,面對行業市場的不景氣,國內手機廠商也在今年紛紛減少了新品的發布數量,降低了預期的芯片備貨量。

即便是強如高通這樣的超級巨頭,手上的驍龍等芯片產品也賣不出去,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更是慘不忍睹,第一季度財報營收94.63億美元,同比下滑12%,凈利潤22.35億美元,同比下跌34%。市場環境的變化給美國芯片帶來了一波寒冬,除了高通,很多美芯巨頭的現狀也都大差不差。

美國對華政策影響,出貨無門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面對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強勢崛起,美國聯合各個盟友采取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限制措施。針對華為這樣的先進企業,限制措施更是政策拉滿,這也導致作為全球5G技術領導者的華為,自己家的手機卻只能用4G芯片的尷尬局面。

雖說當下,華為手機即便采用4G芯片依然可以獲得較為火爆的市場回應,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華為終端產品已經不復當年的巔峰,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他友商都在推出5G手機時,華為卻只能賣4G產品。但即便是如此,去年華為Mate 50手機依然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市場答卷,光是首批出貨量就達到400萬台,絲毫不遜色于其他5G旗艦產品。如果這款手機能夠采用5G芯片,其市場潛力遠不止如此。

當初自研的麒麟5G芯片無法受台積電代工之后,華為就曾謀求向高通訂購高通的驍龍系列芯片,讓華為手機依然能夠保持5G的通訊性能。奈何此時川普當局推出了最新針對華為的限制措施,華為求購5G芯片無果,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讓自家5G手機裝上4G芯片推向市場。此外,除了華為,國內被列入實體清單的數百家高科技企業,他們在采購高性能芯片時都受到各種無端的限制,這也是造成美資芯片廠商出貨無門,芯片賣不出去的重要原因。

無獨有偶,有韓國媒體爆出,韓國企業芯片庫存同比增長了265.7%,創造歷史新高。畢竟,韓國作為美國的鐵桿「小老弟」,在響應美國政策上更是不遺余力,韓國企業更是淪為了服務美國的棋子。在對中國半導體孤立的背景下,高通等美國的芯片廠商至少可以獲得許可證,有限對華供應,韓國企業可就難了,沒有對華出口許可,自家辛苦造好的芯片只能砸在自己手里,跟風美國搞半導體聯盟,最終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新勢態,國產廠商逆勢增長

面對國產半導體行業遭受的打壓,很多國內芯片廠商并沒有屈服,開始加速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發進程。而目前半導體行業更是出現了有利于國產芯片商場的新風向,成熟制程產品需求量增加,國產芯片可以實現對進口產品的完美替代,這也是導致美國芯片進一步丟掉市場,產品賣不出去的重要原因。

當前新能源汽車、AI智能設備市場異常火爆,與之而來的是芯片產品的巨額需求。與電子消費產品的需求不同,新能源汽車領域需要的芯片多半屬于成熟制程范圍,也就是在28納米左右,而這樣規格的芯片制程早已經被中國芯片廠商所攻克。

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公司完全具備制造的工藝技術。于是,很多國產新能源汽車和AI設備制造商都采用了性價比更高的國產芯片,減少外國進口產品的使用。

相比之下,高通、因特爾等美資公司因為長期扎堆高端芯片領域,在成熟制程芯片的投入上力有不逮,導致當下大半市場落入國產半導體廠商手中。新能源汽車行業與消費電子市場此消彼長,面對市場行情的變化,縱然台積電表示將擴產成熟制程生產線,但市場真的愿意等他們嗎?

此次美國芯片市場遇冷的背后,一方面是市場環境的劇烈變化,另一方面則是我國自主可控的市場給予美方的回擊,由此可見,我國廣大的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完全有能力為本土芯片提供發展壯大的沃土,當下外國芯片市占率90%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轉,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能夠實現徹底的芯片自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