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專注先進芯片代工,一半以上的營收是5nm和7nm制程貢獻的。因此台積電將大部分的產能集中在高端制程,并積極修建3nm,2nm等芯片工廠,加大生產力度。
和台積電不同的是,中芯國際聚焦的是成熟工藝,雖然掌握了14nm量產技術,但卻大幅提產28nm工藝。28nm是台積電不看好的制程,然而事實證明中芯國際贏了。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巨頭,每年生產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毛利率高達60%左右。即便是蘋果公司,毛利率也未必比得上台積電,可見台積電賺錢實力有多強。
當蘋果第一財季營收下滑的時候,台積電營收再創新高。去年台積電總營收511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2.6%。營收越高證明台積電有強勁的銷售能力,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盡管台積電營收暴漲,但卻是建立在多次漲價的情況下,通過漲價來獲得銷售額增長。
台積電在缺芯期間多次宣布漲價,客戶沒得選擇只能接受台積電的報價。缺芯既是危機,也是一場機遇。台積電抓住了機遇,訂單源源不斷,巔峰時期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眼看芯片供不應求,台積電一度宣布投資千億美元擴產,甚至挪用其它生產線來生產高端芯片,只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可是需求來得快去的也快,台積電被美企紛紛砍單。
砍單最嚴重的是7nm,產能利用率下滑至50%左右,相當于一半的7nm訂單就沒了。
為了應對產能利用率下滑,保障利潤成本,台積電開展了多個措施。包括鼓勵員工多休假,關閉數台EUV光刻機,削減資本開支等等。從台積電營收增長來看,效果顯著。
不過台積電還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在疫情放開經濟恢復的關鍵時刻,美國人跑了。
根據業內人士消息,蘋果公司將大幅度削減台積電訂單,涉及工藝包括N7、N5、N4和部分的N3,總共達到12萬片晶圓。若消息無誤,台積電高端芯片訂單將大幅下滑。
蘋果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戶,如果連蘋果都大幅砍單了,更別說其它美企。而且蘋果公司的消費電子產品一直是市場的標桿,正常情況下都是供不應求,現在卻急忙收手。
估計台積電也沒料到這樣的情況,之前大力提產高端芯片的努力白費了。好巧不巧,在蘋果傳來砍掉消息之前,台積電被「股神」巴菲特減持5176.8萬股,幅度達86%。
巴菲特在去年三季度以41億美元建倉台積電,現在對台積電減持釋放出什麼信號呢?
巴菲特一般不會在短期內投資又撤資,做的幾乎都是長期的生意。或許巴菲特釋放出了不看好未來的信號。相比于對台積電的減持,巴菲特卻對蘋果公司增持了200億股。
蘋果砍單台積電,巴菲特減持台積電又增持蘋果公司,這些事情有那麼偶然嗎?未必。
台積電代表的高端芯片正迎來需求下滑,蘋果公司雖然也遭遇需求疲軟,但是對成本的控制一直是行業領先的,利潤率很少有公司能出其左右,這也是巴菲特看好的原因。
所以也難怪關鍵時刻美國人跑了,一方面是蘋果公司的砍單,另一方面是巴菲特的撤資。難道中芯國際贏了?事實證明中芯國際布局28nm的決定是正確的,已贏得先機。
缺芯之初台積電并不看好28nm的需求,持續追求高端芯片訂單,結果現在產能過剩。
而中芯國際的28nm能夠在汽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行業保持旺盛需求。只要有足夠的訂單量,也能夠量變引起質變。中芯國際去年營收7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4%。
這樣的營收成績中有不少是28nm芯片貢獻的,而且中芯國際手中還有四座28nm芯片廠在建。等所有的芯片工廠建成,中芯國際的12英寸晶圓月產能可增加34萬片。
中芯國際和台積電走在不同的方向,成熟工藝和高端工藝處于兩個需求的極端。哪怕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也扛不住高端芯片需求下滑,只能臨時布局28nm。
我們不知道中芯國際布局28nm能走多遠,但中芯國際不會停止前行,未來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