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PC領域,X86芯片是王者,占了90%左右的份額。
而另外的10%,基本上就是ARM占領的,畢竟蘋果的Mac系列電腦,全換上了ARM芯片,還有部分伺服器,也使用ARM芯片。至于其它指令集的芯片,比如龍芯等,申威這些,說實話,在PC市場上的份額其實是可以忽略的。
但大家都清楚,X86架構是intel的,基本不對外授權;而ARM是英國的,現在也在卡中國廠商的脖子,比如新版ARM V9等,就不授權給一些中國廠商了。
所以,中國要發展自己的芯片,且不被國外卡脖子,就不能依賴X86、ARM這兩大指令集,必須自研指令集,或者選擇不會被卡脖子的指令集。
而RISC-V是這幾年最為火爆的一個指令集系統,也備受中國廠商關注,這是因為它是開源免費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會被卡住脖子。
而與自研指令集相比,RISC-V也有自己的優勢。自研指令集一般只是一家廠商來推動,比如龍芯自研LoongArch指令集,龍芯一家就要考慮軟、硬件整個生態,雖然前景遠大,但過程其實是非常難的。
而RISC-V架構又不同,目前全球眾多廠商在研究它,大家一起來推動它的生態完善,就像開源的安卓系統一樣,全球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生態建設非常快。
所以國內眾多廠商投身RISC-V芯片中,比如阿里、中興、中科院、華為、賽昉科技等等企業。
而近日,傳出了好消息,那就是有中國企業,發布了全球首款RISC-V芯片的筆記本電腦,用RISC-V指令集的CPU,替代掉了X86的CPU。
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開源操作系統年度技術會議是,全球首款RISC-V開發筆記本電腦ROMA正式發布,并默認搭載openKylin(開放麒麟)國產操作系統。
這台ROMA電腦,由RISC-V基金會牽頭,深度數智開發、鑒釋科技調試,這台電腦可體驗原生RISC-V開發及RISC-V軟件生態系統。
具體芯片方面,顯示這顆RISC-V芯片采用的是4核12/22nm處理器,支持4/8/16GB內存,未來還將支持ChromeOS等操作系統。
而在生態方面,openKylin系統也對RISC-V指令集進行了優化,目前提供了眾多的硬件支持,以及驅動支持,還兼容了1萬+的軟件,比如釘釘、FireFox、WPS等等。
當然,這款筆記本方面,目前主要用于開發,或者說測試,真正要走進普通消費者領域,可能還需要很久一段時間。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ROMA出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們有了擺脫X86、ARM的希望,同時也有了擺脫X86、ARM束縛的方向,接下來就讓我們期待一下,什麼時候普通消費者也能夠用上RISC-V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