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華為被美制裁,或多或少和其5G技術領先有關。
在過去這幾年里,有不少中企都被美盯上,要麼拉入「實體清單」,要麼面臨重罰。在無人機領域,被稱之為第二個「華為」的大疆,也因為其絕對的技術實力,才會被美企當成「大肥肉」,前有狼后有虎。
近日,大疆又踩入了專利侵權的「陷阱」之中, 據德克薩斯州法院的最終判決,認定大疆在遠程跟蹤控制以及空中自動懸停技術方面,侵犯了德事隆公司的專利技術,被判要罰款約20億元。這已經不是大疆第一次因為專利問題被美罰款了。
說到德事隆這家美企,可以稱之為第二個「高通」了,都知道,高通素有「專利流氓」之稱,德事隆公司也差不多。在過去這些年里,德事隆公司通過購買、收購等方式,從生產嫘縈到降落傘,再到雷達天線,再到發動機、螺絲以及直升機,業務范圍相當廣泛。
但可以明確的是,德事隆公司和無人機領域,算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對于德事隆公司的這兩項專利,早在2019年,該公司就主動找上了大疆,希望可以賣給中企。但大疆主張自主研發,并沒有花這個冤枉錢。或許是沒有撈到好處懷恨在心,德事隆公司就盯上大疆了。
在大疆自研成功后,德事隆公司在2021年就對大疆提起了侵權訴訟,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赤裸裸的「碰瓷」。正所謂「行得端坐得正」,大疆并沒有被德事隆公司的「碰瓷」行為所唬住,反而拿起了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且給出了強有力的證據,自證清白。
根據雙方的技術對比,明顯地,大疆所使用的遠程控制跟蹤系統以及自動懸停技術,和德事隆公司的專利技術存在本質的不同。以懸停技術為例,德事隆公司的技術需要通過人為控制,對飛行員的駕駛技術是很大的考驗,只能應用于直升機等。而大疆的自動懸停技術,依賴系統控制,一鍵操控,更智能更先進,這兩項技術怎麼會混為一談呢?
且業內技術人員也給出了專業解釋,這兩項技術在飛機、無人機領域屬于基本技術,再加上科學雜志也刊登過,相當于家家都有的技術,不存在侵權問題。
然而,為了打壓中企,老美無視證據,判了大疆的「罪」。毫無疑問,老美對中企的雙標行為,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除大疆外,中興、華為、Titok、阿里、福耀等等企業都遭遇過不公平的對待。
說實在的,海外的投資環境并不健康,對中企的「歧視」依然存在,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投資不也「翻車」了嗎?在運營完全符合當地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小米在印度的46.63億元資產依然被扣押,要知道,小米深耕印度市場10年,都沒賺到40億,這不是等莊稼成熟就急著「割韭菜」的行為嗎?
而針對這種不公平的情況,人民日報也發出了警示,中企必須要有民族自信,拋棄幻想,不要對任何外企、其他國家存有幻想,唯有技術實力強了,國家實力強了,才能獲得尊重! 所以說,別再寄希望于談合作、處理關系了,堅持自研,用技術實力說話才是關鍵!只有強大令對方害怕,但是繞不開,才能擁有話語權。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