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百多年的歷史,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霸主、科技等他,靠的就是「欺騙」、「掠奪」、「戰爭」。比如二戰之后搶走了數千名的德國科學家,通過這些科學家為美國做科學研究。當日本半導體對美形成威脅后又強迫日本簽署不公平協議。而當法國阿爾斯通對美本土企業形成威脅后,老美設置陷阱逮捕阿爾斯通高管,最終將阿爾斯通肢解。
當中企闖入老美的舒適區,美國為遏制我國科技產業快速崛起,不僅聯合國內芯片企業對中企進行施壓,同時還通過補貼、修改規則等方式威逼我國台灣的台積電赴美建廠。
由于更高的建廠成本,外加此前赴美失敗造成的陰影,台積電創始人張仲謀并不贊成赴美建廠。但面對百億美元的資金補貼,更先進設備的優先采購權還有本土芯片訂單等,台積電最終還是押注「赴美建廠」,甚至還將希望寄托于老美,借老美之手遏制中國快速發展的半導體產業,避免威脅到台積電的地位。
然而,事情并沒有按照計劃運轉,台積電赴美建廠后接連傳出了兩大噩耗,不少人表示,台積電赴美建廠的報應來了!
首先,台積電今年第一季度的同比營收下降了16%,正是如此,台積電宣布推遲在高雄建設7nm、28nm芯片廠的計劃,不僅如此,還取消了所有28nm設備的訂單。這也意味著台積電不僅7nm等中高端芯片面臨產能過剩,同時市場需求旺盛的28nm訂單擴產計劃也泡湯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與全球最大的大陸芯片市場有著很大的關系。自台積電開始斷供中企、赴美建廠,甚至幫著老美制裁國產芯片,這讓台積電口碑與形象急轉直下,國內許多科技企業紛紛走上了芯片「國產化」的路線,國內芯片廠紛紛開始擴產!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芯片進口減少了970億顆,大陸最大晶圓廠中芯國際同比收入超三成。而進入2023年后,中企砍單趨勢加劇,第一季度我國芯片進口砍單321億顆,平均每月砍單百億顆。
然而這只是開始,國資委決定對集成電路行業加大投入,中芯國際等國內晶圓廠產能的持續提升,未來台積電會有更多的訂單被中企所蠶食。
其次,台積電赴美建廠成本遠超張仲謀的預期,正是如此,台積電傳出消息,台積電美國工廠造出來的N4、N5芯片報價,比其台灣同類產品價格高出了30%!這也意味著,台積電要將赴美建廠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和廣大消費者。不管手機芯片、PC處理器還是顯卡,價格無疑會大幅提升,從而影響產品的競爭力。
台積電的代工價格比許多晶圓廠更高,尤其在芯片短缺期間,台積電曾多次上調芯片代工價格。而當一眾美芯片巨頭利潤暴雷,台積電美工廠再次漲價,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必然會出現訂單流失的問題。有消息稱,AMD、高通正在考慮將部分訂單交由三星代工,英偉達也在考慮將訂單交給美代工巨頭英特爾,通過其先進的18A、20A工藝進行生產。對于台積電而言,這無疑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正是如此,不少外媒表示:張仲謀最終還是「賭輸了」!
其實關于台積電赴美建廠,許多評論家早就參透了結局,美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就是以補貼作為飼料,拿台積電當「寵物」填補內心的空虛,陪美本土芯片企業發展壯大。所以自張仲謀同意赴美建廠的那一刻,他就輸了!
關于此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