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心系」中國半導體?台積電基本敲定計劃,中芯給台積電上了一課

白昼之梦 2023/03/18

在中國半導體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雖然拿出了幾百億美元的補貼,但中國半導體芯片制造上仍然落后台積電5年以上。因此大陸半導體發展,現在不是台積電的對手。這是張忠謀對大陸半導體發展的看法,更是對中芯的一次「潑冷水」。實際上,張忠謀、台積電對中芯潑冷水的時候并不少,比如說之前中芯加碼擴產28nm一事情。

張忠謀公開表示:擴產28nm之后未來芯片格局生變,那麼這些芯片就只有留在企業自己手中。看上去是在好言相勸,但根據之前張忠謀對中芯的張汝京強勢按下暫停鍵的做法來說,張忠謀那一次或許是再一次打算將中芯按進瓶頸期。但中芯好好的給台積電上了一課,在張忠謀苦口婆心的勸說之下,中芯還在大力堅持對28nm市場上的擴產,并揚言不會跟風一些大廠在定價上的策略。如今,中芯發展的境遇成為了外媒口中——「中企恐借助成熟工藝搶占全球國際市場。」

外媒并不是單純的看中芯的擴產計劃而心生出來的擔憂,而是因為有相關數據。 如在202年的第一季度當中,中芯國際總營收在71億元,其中來自歐美的客戶占比就接近了45%。可以看到在成熟工藝制程上中芯在海外的競爭力正在逐步的增強,如果說新建立的28nm成熟工藝生產線投入到運營當中,以當下對28nm芯片等市場的需求,中芯拿下全球市場份額更多的占比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于是,在中芯穩步的發展下,台積電也開始了自己的步伐,重啟了在南京的擴產,還加大了對28nm芯片的生產。除此之外,在日本地區建立的芯片廠也指向了28nm。還不僅是這樣,如今又基本敲定了在德國建立工廠的計劃。要知道,在此前台積電暫緩了這個計劃,認為在其地區建立工廠成本太高昂, 但緊接著就改變了態度,要滿足歐洲當地對成熟特殊工藝制程的需求,預計在2025年開始生產,且海外的產能將占28nm及更先進制程的20%。

這一切的行動和當初張忠謀的苦口婆心顯得有些差距,顯然,中芯的行動給台積電好好上了一課。 而有美芯片專家認為,台積電這樣的做法是在「心系」中國半導體。事實上,台積電從很多方面確實是在「心系」我們中國半導體:曾經劉德音公開的表示,無論是誰得到了台積電,那麼都可能讓全球的供應鏈處于斷開局面,這其中暗示的意思很明顯。與此同時,張忠謀也表示,要想阻止大陸市場上半導體的崛起,限制是一個好的方向,這樣可以保持台積電的優勢。

除了言論上,實際行動也幾乎都「心系」中國半導體,比如說中芯在張汝京時代被按下的暫停鍵, 比如說中芯在研究疊加芯片性能技術的時候,劉德音跳出來說台積電以前也這樣做過,不過因為成本太過于高昂就放棄了等等。可以看到,無論是台積電外部的行動,還是內部高層的言論對于中國半導體都過于的關注。但這恰好就說明了中國半導體的發展已經戳中了他們驕傲的面子,也可以說明在潛意識里他們認為中芯等在內的中國芯片代工企業,在未來不久后會成為和他們抗衡的競爭對手。

如果真的如張忠謀那般「不是他們對手」的話,中國半導體的發展在全球都不會獲得多高的關注度,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如此行徑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