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華為鴻蒙系統,相信關注手機、操作系統系統的人都非常清楚。
2019年,因為谷歌的斷供,導致華為無法使用GMS,于是華為研發了幾年之久的鴻蒙系統,也從幕后的Plan B走向了台前。
最開始的時候,還只用于智慧屏,也就是電視,但到2021年6月份,推出鴻蒙2.0版后,正式用于手機,開始與安卓、iOS正面競爭。
在華為的設想之中,當5G到來時,萬物互聯才是未來各種設備的常態,孤立的設備是沒有價值的。
而華為從這一點出發,構建設出了一個「心比天高」的華為鴻蒙系統,它想的是將周邊的 HarmonyOS 智能設備組成一個超級終端。
這樣任何使用鴻蒙的設備,以及加入鴻蒙生態的設備,都會構成一個整體,加入的越多,生態越強大……
但是,雖然設想非常美好,現實卻并不那麼美好,一是其它手機廠商,沒有一家使用。
首先是小米、OV、魅族等廠商,均有自己基于AOSP修改的訂制系統,要全新從0開始換一個系統,成本非常大,且顛覆了自己以往的東西。
其次,華為與自己是競爭關系,大家還沒有這麼大的格局,可以對華為這樣的競爭對手,忽略不計,大度的使用對方的系統。
第三則是像小米、OV們都有自己的萬物互聯的布局和業務,當然也更愿意主動權在自己手中,以期未來有大的發展空間,不可能將這部分交給華為,而自己做嫁衣裳。
所以華為發展鴻蒙,只能靠自己。如果是以前,華為一年2億多台手機的出貨量,那確實力量很龐大,但如今華為手機受打壓,一年3000萬台左右的出貨量,撐不起一個操作系統。
所以我們看到2022年,機構統計手機操作系統的市場,鴻蒙僅2%,而iOS為18%,安卓更是高達80%,相差太遠。
機構甚至預測,到2027年,華為鴻蒙系統的份額會為0,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全被安卓、iOS瓜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華為在國產操作系統上「唱獨角戲」幾乎成為必然,很難有其它手機廠商來加入,甚至第三方物聯網設備,也只是加入鴻蒙生態,很難真正切換為鴻蒙系統。
所以華為即便是在系統軟件的研發上加大馬力,想要解決以上生態難題,也是困難重重,再加上手機的使用壽命,換機周期,以及當前新增量,接下來總用戶負增長,都是非常有可能。
當然,對于華為而言,發展鴻蒙的目標,估計也不是為了要去與安卓、iOS扳手腕,更多的是為了自己活下去,從這一點來看,鴻蒙已經做到了,這就值得我們驕傲了,至于「心比天高」的萬物互聯設想,堅持下去,萬一哪一天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