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20億罰款成「投名狀」?美禁令被無視,外媒:事情鬧大了

白昼之梦 2023/04/29

眾所周知,自從華為5G取得領先后,老美對中國的敵意越來越大,為了全面阻止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拜登無所不用其極。針對華為,老美修改了芯片規則,頒布了「芯片法案」,同時拉幫結派,達成統一戰線,對華為實施芯片封鎖。

別看華為成了「出頭鳥」,但實際上,華為只是中國科技產業的縮影,老美真正要示威的,就是整個中國科技產業,拜登的計劃,就是利用打「死」華為,給中國科技一記有力的下馬威。

不得不承認,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差強人意。對于其他科技企業來說,和平、合作才是實現共贏的唯一方法,在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沒人愿意搞對立。盡管迫于老美的壓力,不少歐洲國家也不得不站在了華為的對立面,但「日久見人心」,經過3年多的時間驗證,華為的科技實力得到了證明,拜登的「野心」暴露,上演了一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大戲。

據外媒報道,某家科技企業無視美禁令限制,依然還在向華為供應硬盤產品,這家科技企業就是希捷。而在過去這些年里,希捷違背美意愿,累計向華為供應的硬盤銷售額超11億美元,其銷售量高達740萬塊。

針對希捷的「違規」行為,美官方也給出了處罰方案,將對希捷處以3億美元,也就是20億元的罰款。從希捷的立場來說,在明確美出口管制規則的前提下,仍然執意向華為供貨,很明顯,這一天遲早會來。所以,這份意料之中的罰單,反而成了希捷的「投名狀」,表達了愿意和華為合作的決心。

事實上,盡管希捷被罰款3億美元,但在華為和希捷的合作中,希捷所賺到的利潤遠不止這些,更何況,在華為的背后,還有體量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如果希捷能夠因此得到中國市場的信任,未來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在希捷的事情發生后,引起了外媒的熱議,不少外媒都開始擔憂了,希捷不是第一個無視美禁令的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這也讓拜登對華為的打壓變成了「笑話」,事情鬧大了!在希捷之前,英特爾、英偉達等科技巨頭,也曾對美禁令發起了「挑戰」。

區別于希捷的直接,英偉達和英特爾采用了更加委婉的方法。通過對美禁令規則進行深入研究后,美企針對中國合作伙伴,量身打造了能夠繞開禁令限制的定制產品,很顯然,美禁令的限制不僅沒有阻止外企和中企的合作,反而激發了更多企業想要和中合作的意愿,徹底走偏了。

俗話說,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中國的消費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半導體領域,中國擁有萬億規模,排名全球第一。面對如此大的一塊「肥肉」,試問誰會愿意主動放棄呢?所以說,希捷對美禁令的無視也可以理解了,罰款可以交,但還是要繼續和中企合作。

毫無疑問,一旦有企業開了先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效仿,這才是希捷事件最令人擔憂的,可以預見的是,美霸權主義已經行不通了,走不遠了,斷供華為必定會以失敗告終,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