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南京工廠
作為當前全球芯片制造的領導企業,台積電決定在南京擴建芯片工廠的消息也引起了國內科技媒體的歡呼,認為這一次「又贏了」、「勝利了」。但在一片沸騰背后,如果細究台積電建廠的細節則就顯得不那麼讓人樂觀,因為其決定擴建的是28nm級別的產能。不要說最為頂尖的3nm,連22 nm、20 nm、14nm這些早就已經完成量產、不那麼先進的制程,台積電也拒絕在內地建廠。
台積電將在2023年中完成28nm擴建
這其實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28nm作為成熟芯片制程的分水嶺,中芯國際早在2013年就正式推出并于2015年實現量產,但在EUV光刻機等核心半導體設備受到限制的大前提之下,其后幾年只能不斷擴大28nm的產能。
中芯國際早在2013年就突破了28nm
2020年12月,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亦莊國投共同投資76億美元成立合資企業并建設12英寸晶圓廠,擴產28nm成熟制程工藝。
2021年3月,中芯國際與深圳市簽訂合作協議,投資23.5億美元成立中芯深圳,重點生產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2021年9月,中芯國際與上海自貿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投資約88.7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擴大28nm芯片產能。
中芯國際全球布局
這三次擴產28nm也使得中芯國際主導的投資總額累計達到188.2億美元(折合1292億元人民幣),同時其他如華虹國際等廠商也紛紛涉足28nm制程,這也使得28nm逐漸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如今40nm和28nm之間的成本已經相差無幾,隨著台積電加大28nm產能計劃的推進,28nm制程芯片的價格將進一步下滑,這對于國內芯片企業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參加「半導體世紀對談」
另外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另一個表態則更加說明問題——根據路透社等外國媒體報道,在近日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參加了由《天下雜志》舉辦的《半導體世紀對談》活動,并與《芯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一起對全球芯片產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在談到當前美國針對中國芯片產業所進行的封鎖時,張忠謀這次選擇站在了美國一方,認同了這種非正常競爭手段,并表態支持美國延緩中國發展先進半導體產業所作出的努力。(he supported U.S. efforts to slow China’s advances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張忠謀表態支持美國封鎖中國芯片產業
張忠謀做出這一選擇背后更多是自己利益的考慮,他認為這種產業鏈的「分叉」會導致逆全球化的發生,產量出現下滑的同時,芯片價格則將上升。( the 「bifurcation」 of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and the reversal of globalisation would increase prices and reduce the ubiquity of chips that power the modern world)。
在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延緩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同時,台積電則有機會繼續保持自己的技術優勢,同時在中國芯片發展受阻之際繼續通過價格上漲來獲取高額的利潤,然后再將利潤投入到研發之中,從而實現正向循環。
台積電
如今再看台積電擴建28nm工廠的圖謀就不再那麼簡單了,通過卡住28nm,台積電就卡住了國內其他芯片廠商發展的道路。同時憑借在3nm等先進制程上擁有的優勢,台積電可以在28nm上用低價搶單來限制競爭對手。這其實也是國際巨頭在擁有技術優勢時經常采用的戰術。
國產芯片
2022年中國全年芯片產量達到3241.9億顆,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芯片制造基地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到國產芯片積極突破的決心和取得的成果。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則是這些芯片大多以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為主,即使是14nm這樣不算先進的制程,其產量也十分有限,更不用說10nm等更加先進的制程。
面對台積電擴建28nm的決定以及張忠謀支持美國打壓中國先進芯片發展的表態,國產芯片的發展也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這場席卷全球的科技戰爭中,究竟是被焚燒殆盡還是如同鳳凰一樣涅槃重生,或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了。